在中国的武术世界中,逢门拳是一种独特而古老的技击艺术。它起源于瑶人,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他们创造了一种适应环境、融入生活的拳法。这门拳法结合了当地人的身材特点和生产生活环境,功架极低,以便于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如烧火取暖时产生的烟雾不会影响练习者。
据说,在过去,当地居民为了防止土匪侵扰,将家中的空间设计得非常狭窄,只有蹲下才能看见外面,而无法站立,这样强盗们一进门就会被熏昏眼,但蹲着的人却能清楚看到他们,从容拿刀或柴棒打败敌人。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经验逐渐被整理成为矮桩拳的一部分。而在山上打猎时,要穿梭于荆棘丛生之中,就必须缩小身体钻进去,这些技能也被融入了拳法中。
因此,原始瑶人拳以蹲下和缩小身子为首要动作,并将打猎对付野兽的手段应用到部落间的人与人的战争中,使其成为一种杀人术,最终演变成秘传。瑶人们不需要刻意练功,因为长期劳作和自然环境已经让他们具备了天然的体质和天然的功夫,如舂米锻炼脚力筛米成就乱环决。
据族谱记载,徐氏祖先原籍江西,为朝廷武官,在明洪武年间参与平定贵州黎平民间农民起义后扎根繁衍子孙至清代已弃政从商并成为大族。在此过程中,与瑶人学习并修正后的家传战场武功融合形成了逢门拳。这一版本保留了原始技术,同时增加了一些新的技巧,如吞吐沉浮、闪展腾挪等,使得逢门拳更加多变且实用。此外,它没有套路只有单操功架,并仅保留棍法这一器械,不依赖复杂套路。
总结来说,逢门拳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手段,更是一种古老而深远的技击理念,没有任何表演性,只是为了杀敌,不求其他。这使得它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一项宝贵而神秘的地方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