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学功夫:探索詠春拳的系统化教学与修习程序
在遥远的大凉山,五枚师太为了避开清廷的耳目,隐居于川滇边区。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背叛少林寺的叛徒的愤慨,她日夜思索着如何创造一套新的、有效的拳术来对付他们。这时,便有了“谅春拳”的概念,它与传统少林拳术形成鲜明对比,注重随机应变和出手成招,而非死板预先设定的招式。
虽然我们不必过分追究五枚师太创立咏春拳是否真的针对少林,但这一派确实具有与其他长桥大马拳术不同的特点。直至叶问宗师,这一派仍被秘密地传承下来。
无论这些传说真假,我作为现代的人,不愿违背祖师的教诲,只是觉得如果不能将这一派优良技艺公开,那将是一种负担,对于咏春派前人的苦心孤诣不公。
咏春拳一直强调活学活用,与现代大规模教授方式相悖。这主要是因为过去的教者只收几个学徒,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亲自指导,每位师傅都能把所有技术都教授给学生。而且由于咏春拳没有固定的招式,如果教者制定了课程,就会变得像教授死招数一样呆板。即使是在叶问宗师时代,也还是采用“随意发展”、“因人而教”的方法。
然而,这种方法在大规模教学中并不适用,因为记住每个学生学习多少技术以及他们入门时间都是一个问题。此外,一群学生中的差异也容易让老师混淆,有些可能重复学习一些动作,有些可能漏掉某些动作,而有些则可能错过或提前学习。因此,大量未定义课程导致有的教师偏好那些自己擅长的手法反复教授,而忽视其他手法。这既为部分学生提供了“秘传绝招”的机会,也导致绝大多数学员无法全面掌握咏春技艺,最终造成了一代不如一代的情况危机。
对于现代化的大规模教学,我们需要编定系统化的教授计划。但是这样做,又不会再陷入教授死板手法吗?
经过十几年的观察和研究,我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以消除这种可能性。我建议按照顺序编排所有技巧,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在某个阶段,当教师能够引导学生从最初编排好的顺序中拆散这些动作,并故意打乱它们,使其在实际搏击或黐手练习中重新组合,这样就可以避免再次落入死板之道,同时保持自由发挥精神。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既保证体系完整又保留自由性,让更多人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詠春拳这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