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年间,一群闽越的儒士相约进京应试,但因朝政腐败,未能如愿以偿。他们转而投身武学,师承唐代梨山老母的八名女徒弟所传的内家拳,这一门拳法融合了鸡、狗、鱼、儒四种拳式,以及天地人和五行哲理。这些哲学思想包括无为而治,无与有之辨别,运动变化与静止观念,以及虚实双修,深刻影响了他们创造出的独特风格——儒家拳。
儒家拳以“无极生太极”的原则开始,其静动结合体现了老子的“道”理。太极通过变换成为两仪,而两仪又演化成四象,与人的心灵对应;四象再转化为八卦,则是指四肢动作的丰富多样性。而这八卦中蕴含着六十四种变化模式,这些变化是从气力的运用出发,以根部催动力气,使得每一步都紧密相连,上下协调一致。
其步法采用鸡步,即膝盖弯曲并将腿部夹裹于股骨之间,同时提起肛门,以直线前进,并且能够在任何方向自由移动。此外,还有一种翻转身体姿态,如阴阳鱼一般,不仅不会绕抱对方,也不直接攻击,而是在缠绕中带有击打,在击打中带有缠绕,是一种既可缠又可击的手法。这使得手臂借助力量落地,然后向天伸展或向地施放犬腿,从而实现了人天合一自然流畅的状态。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3-01
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