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传承与实践
一、心意拳的历史渊源
心意拳,又称大成拳,是中国内家拳术的一种,源于南宋年间由民族英雄岳飞创立。岳飞被害后,其练习心意拳者遭到满门抄斩的命运。在明末清初,浦东道人姬隆风祭拜终南山王庙,偶得王拳谱,并将其传承至曹继武(洛阳的马学礼即为曹继武所授),曹传于戴隆邦,戴又传技于河北深县的李洛能。
二、现代意拳简介
1920年代中期,王芗斋对多年搜集到的第一手材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创立了面目一新的“意拳”。此后,不久王芗斋前往天津拜访师兄张占魁(兆东),并在天津太古公司和青年会设帐传授意拳。
三、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4年6月13日,“洛阳市意拳”获得了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意味着“蒙着神秘面纱的 意拳”开始“平民化”。研究会成立为广大居民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为推广和发展本地特色文化做出了贡献。
四、杨绍庚先生简介
杨绍庚先生是云南昆明人,从小热爱武术。上世纪40至60年代在王芗斋老师教导下精研了形意功夫。在理论与实践中均有极高收获,他协助成立北京形意功夫研究会,是该学派中坚力量。他艺高德厚、技艺精湛,在河南多个城市甚具影响力。
五、张三立先生简介
张三立先生1963年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城医世家。16岁师从杨绍庚先生习练,一直未曾间断对形意功夫追求,对其可谓如醉如痴。他在学练过程中,从不自满,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得到武术界认可。在多年的习练过程中,他在技术击击打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并担任过几次搏击比赛中的教练职务。
六、中医养生观念融合
据卫生组织调查,大多数现代人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亚健康是由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使用站桩等运动来调整呼吸,有助提高体能,使肌肉放松,有利于减少压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动作调节脏腑功能,有助恢复机体平衡,对预防慢性疾病具有积极作用。这正是基于这种养生思想,我们将这项古老而独特的心血管系统训练方法,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一个全面的保健方案。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
2025-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