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手势动作时,我们通常会观察到纱巾随着手的摆动而有节奏地飘扬。仔细分析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将纱巾分为三个部分:前端、中段和尾端。前端是控制纱巾运动的力量源;中段是连接整个流程的关键部分,带动后半部分的运动;尾端则是末梢,是中段指引下的附从者。
太极拳与此类似,它也以腰部为中心,腰部对每一个动作起着牵引作用。在太极拳中,每个姿势都是由腰来驱使,全身的活动都依赖于腰部的转移。而当我们抖动纱巾时,也同样是在用手作为主宰,将腰部作为操作点,将其摇晃,使得纹丝不乱地随之舞动。我们的四肢就像被抖动中的纱巾末梢一样,当主体移动时,它们会自然而然地跟随,不需要额外行动,只要身体一转,四肢就会随之变化。
例如,在陈氏太极拳单鞭的一些特定姿态中,我们需要气沉丹田、右旋转腰部才能完成缠绕的手臂交互,而这要求我们通过腰来推送双手,并且在提膝悬腕翻掌的时候,更需利用腰旋转力,这样的方式使得整体协调一致,没有任何断层或失去节奏感。
再比如,在杨氏85式太极拳中的“玉女穿梭”这一招,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转换身体位置,以及伴随着大小不同的手臂移动,都完全依靠于正确运用腰部,以至于没有任何一个姿势不是由它牵引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说如果没有身体带出的指导,那么四肢末梢无法形成一种有序、舒展的大型套路。如果你想要练习出真正美妙而流畅的太极功夫,你首先必须学会让你的身体紧跟着你的意志行走,就像抖拨浪鼓一样,让每一个细微调整都来自内心深处,而非机械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