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太极拳论》-杨诺宾:揭开一怪二圣三尸四奇五绝的奥秘
在京朝派太极拳传人杨诺宾先生的引领下,我们将踏上一场深入研究《太极拳论》的旅程。这个理论体系不仅包含了对太极拳本质的解释,还涉及了一系列独特而神秘的概念,如“一怪、二圣、三尸、四奇、五绝”。这些名词似乎充满了未知和奥妙,让人不禁好奇它们背后的含义。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太极拳论》中的“论”并非指代整个系统,而是针对其中的一些核心概念进行详细阐述。正如文中所言,“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这里的“无极”并不指易学中的无極,而是指一种状态,即既刚且柔,不偏不倚。这一点对于理解太極拳中劲力的运用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含义。在练习套路时,“放松为合”,掤为开,这是基本功夫。而在技击方面,如果要进入状态,则须以此基础作为起点。动静也是开合,这里包括自身开合,也包含运动中与对手产生的开合,即进退。推手中的引进为合,落空为开,这些都是达到平衡和协调运动状态必需遵循的一般原则。
然后我们有“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的说法。这表明刚柔不是单纯局限于个人,而是在个人与对手之间变化。“走”意味着针对对方刚而做出的变化,而不是简单地后退或前进。“粘”则是一种被动感受,对手失势时带来的那种难以摆脱的情绪体验,它也反映出自己得势时感到顺畅的情感。
再看“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理念。这并不是单纯地跟随对方速度,只是在适当的时候采取相应行动。一旦掌握这一点,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后发先制,为技击提供更多空间和机会。
最后,我们来到文中的高级阶段:“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表达了通过不断练习可以逐步掌握太極拳内在规律,最终达到技术与心灵相结合的境界,但这一过程并不轻易可求,更何况要达到真正的人物化程度,那还得有长期稳定的实践和修养支持。
总结来说,《太极拳论》是一个复杂但又精妙透彻的心灵体验,它要求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心性修养,以及耐心和毅力去深刻理解其内涵。而杨诺宾先生作为京朝派传人的代表,他能够把这些理论转化成实际操作上的指导,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一份财富。
2025-01-31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30
2025-01-31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6
2025-01-27
2025-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