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经解读刘元生指南探秘中国功夫中的内家拳法之美

《太极拳经》是研究太极拳学之必备理论,为历代太极名家所重视,并以此作为太极拳理论之经典。为了能使太极拳这一国粹更好地传承发展,本人将十几年来所收集的关于《太极拳经》名家注解整理出来,以供太極拳愛好者参考。

在练习中,每一个动作都需轻灵无力,如同一把剑在空中舞蹈,周身气血流通,无间断。气宜鼓荡,如海风吹浪;神宜内敛,如月光照水。

每个动作都要完整一气,从脚而起发于腿,再至腰部主宰,全靠手指的形态表现。向前退后,一气贯串,是机得势的关键。当你遇到不利时刻,身体散乱,那么问题就出现在腰腿上面,上下前后左右都是如此,这些都是意境,不在外表,有上便有下,有前便有后,有左便有右,就如意想不到地向上,却又含着下面的力量。如果用力挫击,那根自断,便坏了,也没有疑问。

虚实分开清楚,在每一个地方都要保持虚实平衡,每处总有一种虚实感,让周身节节贯连,不留丝毫间断。这正如长江大海一样,滔滔不绝;或是十三势中的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八卦,以及进步、中定等五行,它们构成了武当山张三峰祖师遗论,用以延年益寿,而非徒劳技艺之末。

杨露禅注释指出:“练法须上下相随,劲自跟起,行于腿,达于腰,由脊而膊,而行于手指。”陈微明则提醒我们,“庄子曰‘至人之息以踵’”,即呼吸深长,上可至顶,下可至踵,因此变动其根在脚,从脚而上至腿,再到腰部,最终达到手指,使全身的一气贯穿始终。在交手时,我们需要注意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和配合,即使是在最紧张的情况下也不应出现松懈,因为那会导致失去机制和势力。而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对手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比如改变从前的方向或是不停地移动,以防对方掌握优势。

通过这些名家的注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和掌握《太极拳经》的精髓,将其应用于自身的修炼与实践中,使自己的内家功夫更加完善。此外,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其他形式的中国武术,无论是单打独斗还是双方对决,都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技巧并有效应对各种挑战。

标签: 自学武术如何自己练功夫拳法招式名称古代武学武术里有什么拳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