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宝银 王宗岳宗师的《太极拳论》,是太极拳的指导理论,是太极拳应当遵循的“宪法”大纲。太极拳必须以此论为指南,离开此论而谈太极拳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走架行功,“走架”指演练套路;“行功”,意为“练功夫”。走架是行功的手段与载体。
在社会中,人们通过演练套路来修炼太极拳,这种修炼方式被称为走架行功。要想通过这种方式练得好,就必须紧扣王宗岳宗师《太極拳論》的内容作为指导,以其规矩和原则进行修炼。这意味着,在实践中,我们需要自然站好、通体放松、平心静气,并且顶劲虚领、意守丹田,使身体与天地融为一体。
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可以感受到内在意念的明显变化,而双臂轻轻抬起后缓缓下沉,这样的动作动分静合,循环无穷绵绵不断,如同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在这个过程中,或曲或伸,有着各种变化,但总能保持一种自然舒适流畅的状态。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着熟和懂劲,它们都是通过不断地修炼和理解王宗岳宗师《太極拳論》中的原理来达到的。而最终目标,是能够随心所欲,不逾规矩而达到神明境界。这需要有恒久的心力投入,不断地坚持和深化我们的理解和实践。
在走架行功中,我们还要注意到四大要领: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以及忽隐忽现。这些要领要求我们在演练时,要如同云一样高远又隐约可见;如同海底神针,又深不可测;如同云手三进臂上攻,又长又快;如同退行三把倒卷肱,又短又促。但同时也需明白,一羽不能加,一点也不能落,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技巧。
另外,我们还需避免使用过多力量,因为这样容易导致僵硬失去柔韧性,而应该采取轻松顺滑的方法,以牵动四两拨动千斤之效。此外,还应注意不要急躁,因为那样会使整体失去活力,而应该保持一种缓慢匀速圆润细腻的情形。在每一个细微处都寻求阴阳变化,以及毫厘之间详辨虚实变通,这正是学习武术的一部分精髓所在。
有人可能会问,当面世文作时,你先前强调推手乃至于最高境界之一,而现在却更侧重于走架行功是否存在矛盾?答案很简单:推手训练与走架行工相辅相成,都不可或缺。走架是一个基础学问,其目的是积累知识与经验;而推手则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阐发,从而促进对基本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这两者并不冲突,而是一脉相承,每一步都有助于另一方面发展,最终达到完美结合。
因此,对于喜欢习武的人来说,不仅仅局限于表面的套路表现,更重要的是内涵丰富、层次分明的地道武艺。而这,也正是我希望大家能够持续探索并拓展自己的能力,为实现这一愿景付出努力。我认为,将习武看做时间投资,并非苦乐参半,也不是单纯为了提升技术水平,而是为了追求自我提升,让生活更加充实。如果你想真正得到惊人的艺术成就,那么你就得投入足够多的人生时间去经历这些挑战。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1
2025-01-11
2025-01-11
2025-01-13
2025-01-10
2025-01-11
2025-01-10
202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