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的一段时光里,闽越古都曾有四位儒士相约启程前往京城,以应对那一次科举考试。然而,当他们面对朝廷的昏庸政权,考试未能如愿以偿,他们便选择了另一种道路——漫游名山古寺,以习文修身并练武。正是在这段旅途中,他们遇到了源自唐代梨山老母的八个女徒弟所传的内家拳,这一拳法包括了七种不同的风格:鸡、狗、鱼、猴、鹤、牛和儒,其中包含了鸡腿、一犬步、二鱼式等四种精湛技巧。这四种拳法不仅体现了天地人和谐之美,而且融合了一系列哲学思想,如老子的“无为而治”、“有无观”、“运动变化观”、“动静观”和“虚实观”,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武学体系——儒家拳。
儒家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无极生太极,无极指的是静态,而太极则是动态。太极通过变换成两仪,一般认为心是眼,两仪再变成四相,指的是身体上的四肢,而四相又转化成了八卦,即身体上各部位变化带来的六十四种形势。在这一系统中,“变化观”至关重要,它使得每一个打击都显得桩桩如阵。打斗时,全凭气力推进,每一次力量来自根部,上下协调统一,同时脚步轻盈似鸡,双腿弯曲,与膝盖紧密结合,从而行走出直线状,再加上翻腾阴阳般自由灵活的身法,使得攻击与防御交织在一起,不缠绕却又有缠绕感;既能击中又不失缠绕性质,这正是“儒手”的魅力所在。而当借着对方力量落地,然后向天发起犬腿攻击,就能够实现自然流畅且高效的大圆满状态,让人感觉到天人合一,是非凡之处。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1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0
2025-01-14
2025-01-10
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