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意拳的创立,历史上有几种说法:
一说心意拳是由印度高僧达摩所创。据传,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527),达摩来到中国后,因话不投机而离去,最终在北魏时期嵩山少林寺圆寂。大同元年(535),他被葬于熊耳山定林寺。后世便有了关于达摩创立心意拳的传说。
另一说则认为心意拳是由岳飞所创。这一观点最早见于曹继武的《十法摘要》和戴龙邦的《拳序》,他们都提到岳飞受业于周侗师,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法以教将佐。因此,便有了“心意十二形为岳飞被困牛头山时所创”之说。
然而,这两种说法均存在争议。首先,对于达摩与武术无关这一点,有很多史料支持,如《传说正宏记》、《续高僧传》以及《景德传灯录》等书中均无达摩创立心意拳之记载。此外,即使假设达摩真的在中国期间能编制出一套融合了中国文化精华又具有特色的武术,也难以解释为什么这套武术没有任何西域特色,更奇怪的是,他只居住八年时间就能完成这样复杂多样的技艺。
至于岳飞创建的心意拳,则更是不切实际。根据史料考证,岳飞从军前主要是在学习文习武,并未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发展出一套完整的心理内功与实战技巧。而且,即使他真的能够如此做,那么这种技术应该会留下更多直接或间接的文献记载,而现有的资料并未提供这样的证据。此外,从历史上看,如果一个人的成就足够显著,其名声也会随之扩散,但对于“心意十二形”这一技术来说,它似乎并不引起人们特别重视或者广泛讨论的情况。
综上所述,无论是哪一种理论,都无法完全解释该问题,同时也有许多不符合逻辑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关于心意拳是否由某人具体创始的问题,是一个充满迷雾、缺乏确凿证据的事实,而我们今天看到的心理内功与实战技巧可能是一系列历史人物和时代背景交织而成的结果,不可简单归咎给某一个人或某个事件。在追求真相的时候,我们应当更加谨慎地分析信息,并尽量寻找更多、更可靠的证据来支撑我们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