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阅了侯成鼐的拳谱抄本,记录着峨嵋通背心猿家拳谱的历史。据记载,唐末宋初,有个叫陈摶的人,在安徽亳洲出生,他被赐予希夷这个名字。他在太山岭和长松下与安期黄石辈对战,展示了世间法和不死药。在这场对决中,他说:“安能出入轮廻间哉?”然后他放弃了家业带着一块石头去旅行。在他的旅途中,他遇到了鹿皮处士,被告知五当山石崖是个隐居之地。他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感受到了五气龙君的力量,并被授予睡法拳法。这些睡法是运转法,而通背心猿二十四式则是练习这些运转方法的一部分。这套拳术使用十二周天和五代的知识,从武当山到华山,再传给白云:五龙飞空先生。
后来,在周世宗建朝时,他获得了“白云先生”的名号。当他游历华川时,一路上听到宋太祖登基大笑,说:“天下自此定矣。”之后,他又去了峨嵋山,那里遇见了一位姓司徒、名玄空的人。陈摶将他的功力传给玄空道人,后来人们称他为白猿老人。在明朝万历十三年期间,玄空道人将通背拳传给河南嵩山少林寺的慧可法师,从此少林寺有了一套通背之艺。
接着,这套拳术又被传递到张洞峰手中,然后是在清乾隆年间张洞峰将其传给鲁云清。鲁云清原是一位经商者,但他也喜欢武术,所以他的村庄就叫做行者村。鲁云清收徒子弟并教授他们武艺,其中一个学生就是马晓合。
马晓合最初练的是潭腿和五户老架,但是当石鸿胜看到他的表现后,就收他为徒,并教会他更多技巧。马晓合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去世,是牛街地区最早学习过白猿通背源流考的人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拳术在牛街地区由三代人的传承发展,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风格,即打中有摔、摔中藏打、打摔结合。这套拳术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蕴含深奥的心意,每一种拆解都包含连续性,全凭一念之间,没有分门别类,无论是散手单操还是其他形式,它们都是同一理,不分彼此。
因此,我们可以从马晓合所学到的这一点看出,白猿通背源流考是一个相承一脉且来源于同样的根基的地方。如果你想要深入了解这门艺术,你只需要找寻那些能够直接学习至今仍保留原先风范的人物,他们会以最原始方式指导你,让你体验到真正的心意与技术融合。此外,由于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对于是否自学八极拳成功的问题,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持续努力找到答案。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有一颗求真探究的心,用实践证明自己的能力,同时也要尊重前人的智慧,不断学习进步才是王道。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