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世拳谱记载,峨嵋通背心猿家拳源远流长。唐末宋初,有名将陈摶,字图南,以武术闻名遐迩。他在太山岭与安期黄石辈论技艺,后弃家游历二十余年,与五气龙君感悟得睡法拳法及通背心猿二十四式。此拳运用十二周天之理,将之传给白云:五龙飞空先生。在宋朝时,他对宋太祖登基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后来,他又将此拳传给司徒玄空道人,被尊称为白猿老人。
明朝万历十三年间,玄空道人将通背拳传给少林寺慧可法师,从此少林寺有了这门高深的武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门技艺被一代代传承下来,最终到了清乾隆年间,由鲁云清所收徒弟张洞峰继续流傳。
鲁云清,即任小侠,是山东潍县周村的一位武学大师。他不仅身手敏捷,更以经商皮货为业,在京城中广交朋友。有一次,他偶然听闻牛街有位石鸿胜擅长三皇炮捶和拳脚相融,便前往观摩。不仅赞叹其技艺精湛,而且因两人意气相投,一拍即合,并拜他为师。六年的学习之后,石七爷返回故里,而他的学生们则继续前行,将这门高深艺术发扬光大。
在民国时期,当清廷废除武举制、解散善扑营之后,跤术在民间兴起,而牛街更是成为摔跤与武术交流的热bed之一。在这样的环境下,不断有人学习并发展出打中有摔、摔中藏打的独特风格。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白猿通背的心猿心意,与心极共存的二十四式,它蕴含了拆拳连拳同一理,并非分门别类而是相辅相成。
至今,我们依旧可以通过马晓合等人的作品来窥视这一脉络延续至今的情形,他们所习得的通背内功与外功都体现了这一点,无论是在散手单操还是其他形式上,都能感受到这一脉络延续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