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紧张的星夜里,苏昱彰先生正匆忙赶写着关于如何克制泰拳的文章,为我们的读者准备一篇精彩绝伦的内容。为了让大家提前了解到一些关键点,本刊特地向他发出“急呼”。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白关节、肌肉与发劲之间的关系。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想象一下制作两支鞭子的不同方法。第一支鞭子,前半部和后半部都很硬,而鞭杆和鞭头也比较硬;第二支则是将鞭子扣和鞭头做得软而灵活。当给这两支同样的力时,第一支发出声音软弱,而第二支却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这表明了软硬对爆发力的影响。
人的躯干就像是一根弹性的鞭杆,上身如同硬而不易弯曲的一端,下身则是柔韧有弹性的另一端。在螳螂拳中,每一个动作都是刚柔相济,不断变化以适应不同的情况。
如果我们把肩膀比作那根固定的连接点,上肢就像是伸展开来的柔韧性良好的部分。而手臂、肘部等可以看作是刚强有力的末端,只有当这些部分保持松弛,并且具备高度的弹性时,它们才能有效地传递力量至最终目标。
因此,对于爆发力来说,最重要的是关节和肌肉能够放松,同时具备高度的柔韧性。这并不是简单地松懈,而是在使用力的时候突然紧绷起来。在运动中,要既能松懈又能瞬间变得坚定,这种状态才真正能够释放出巨大的力量。
刚与柔之间存在一种特殊关系,如同《拳论》所言:“杨柳风吹似轻抚”,这是指在使用技巧时要像杨柳随风摇摆那样自然无拘束;“铁锤击石如猛撞”,则是在需要用到力量时,就应该像铁锤击打石块一样坚毅有力。
螳螂拳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了这种刚柔相济的情形,当行动方向发生改变时,即使是最温顺的手法,也会转变为最强悍的手段。如果没有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那么即便再努力练习,也无法掌握正确的技巧,从而导致行拳出现虚弱或僵硬的情况。
这里,“似松非松”的含义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任何力量,而是在腰部与胸腔协调配合进行伸缩运动,比如划弧或环绕等动作,以达到内外结合之效。而“刚”则来自于身体底层深处的一个核心力量,在腰带动下,将这种力量通过关节传递至末梢,以此形成一种既强烈又具有弹性的效果。
《拳论》还进一步阐述了:“一剛胜三軟,如刀割肉,一擊定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在搏击领域,无论遇到多么强大的对手,都应该学会利用自己的柔情来克服对方的剛猛。螳螂拳法中,有八种剛式技术(八剛)以及十二种柔式技术(十二軟),但若不理解其背后的道理,就相当于剥夺了自己所有实用的技能。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5
2025-01-03
2025-01-06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3
2025-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