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拳师探索成都太极24式之旅-济成

一、初识太极拳师王建业

英格理,德国人,她已习练传统杨氏太极拳二十多年,在德国钮轮堡也小有名气,已有八十多名跟她学太极拳。2007年,她及一行几十人组成太极旅行团来到成都,经王建业吴平介绍,一行人来到王老师的太极拳场,牛高马大的老外轮番上阵都推不动王老师,众皆惊奇。王老师身高才一米六多点,一米八、九的外国大男孩怎么就移不动王老师的步呢?

据英格理讲,她的太极拳是跟一个日本老师(译音:拓约西可八牙西)学的,那个日本老师是跟傅宗文老师学的。学了很长时间,只教了他太极拳架。

二、不远万里来成都学太极拳

2007年夏,英格理带着其安迪找到王老师,提出要系统学习传统杨氏太极拳、剑、刀、推手、内功等。吴平讲,这个老外尤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崇敬,每当谈及老子、孔子等古代思想家时,其崇拜神情之状犹如党人崇拜德国的马克思那样,对待中国的太極真武技艺充满无比热爱与尊重。

英格理的小伙伴安迪已在中国生活五年,是个中国通,他娶了一个中国女孩,从北京和成都两地经营旅游业务,他们每天早晨六点钟便开始忙碌于安排各项事务。他担任翻译。在这片刻之间,他们把所有关于学习计划的事宜细致地讨论并确定好,然后按时准确地点位在指定地点——每天早上的练习场所前聚集,以此展现出他们对这一艺术形式深刻的情感投入和严肃态度。

三、信中医,不吃西药

为了更深入理解这个悠久而复杂的心灵运动体系及其哲学基础,她召集了家人的支持。她对中华文化充满热爱,对中医学治病信任至深,并且她的侄子翰宁作为医疗专家,在英国接受过针灸培训,而她的女儿则利用暑假陪同母亲学习这门独特风尚。她们共同探索这个世界,让语言成为沟通桥梁,无论是中文还是英语,都能够为她们提供帮助,因为她们知道,有时候最难以翻译的是那些心灵与意境交织在一起的话语。

四、私下研究与提问深刻

经过数年的短期研修课程,她已经精通了杨式 太極 拳法以及相关武术套路。此次访问期间,当她向主导教学过程中的资深大师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疑问既反映了一种求知若渴的心态,也展示出一种对本领提升不断追求完美的手段:

太極之道與五行與八卦間如何相連?

内劲究竟如何形成?它又是怎样贯穿全身?

積柔轉變為剛猛,又是怎麼透過練習這門藝術來達到的?

王師父摸著我們時,我們會感到內劲直透入骨,但我對他用力卻只能碰觸皮肉層面。

丹田之氣又是如何生成?腹部清淨氣息迸發又該怎麼做?

心靈能否沉澱?

如何實現“身為玉器”、“心為金鼎”的狀態?

在練習過程中能否保持穩定的中定狀態?

通过这样的思考和探索,这位来自遥远欧洲的大师不仅展现了一种对于东方智慧和身体艺术实践方式坚定的兴趣,而且也证明了她对于提升自身能力以及探寻生命奥秘的一生痴迷。这是一段跨越文化边界,将个人梦想融合于传统智慧之中的旅程。而我们,从她的故事中学到了什么?从她的问题看,我们发现真正了解任何东西并不容易,它需要耐心去探索,还需勇气去质疑自己是否真的明白其中蕴含着多少层次意义。一言以蔽之,便是在知识海洋中航行,就像是一个船长指引方向,用心聆听宇宙间最隐秘的声音,同时用双手抓紧那份属于自己的梦想,为实现它付出一切努力。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