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24式名称顺序图解掤劲的智者与灵魂

太极拳的内在力量,体现在其形式上,以螺旋缠丝为基础,但在运用这股力量时,更注重的是松沉。太极拳的核心,是如何高效地掌握各种劲法,如螺旋劲、松活弹抖劲、暗劲、明劅、沾粘劅、沉劅等等。因此,理解和掌握这些不同类型的变化是练习者提升太极技能的关键。

每位练习者都明白,掤力无处不在,它贯穿于所有交手中的太极拳中,我们常说“处处有掤”。那么什么是掤?从字面意义来看,“掤”这个词很难找到定义,因为它源自古代拳学大师的手写文本,而后人并未对这些字义进行质疑或改动,因此误传至今。后续学习者只能依照原有的理解,不敢更改,只能顺着现有的字形去诠释先人的理解和用意。

基于多年的实战经验和演练,我尝试以自己的浅薄见解,为那些难以理解的“掤”提供一个探索性的阐释,以便让爱好者轻松领悟到太极要领及各类技巧。

我的解读是将“掤”视作“捧”,即使用双手捧起物体,用力的大小与被捧物体重量相匹配。如果力度过大则物体会被推向空中,这就称为“举”,而不是真正的捧;如果力度不足,则无法稳定物体,这就是所谓的丢失势。

既然我们了解了这种特殊的手法,那么如何将其应用于实战中的太极呢?可以这样想,当敌人发动攻击或是在交手时,对手施加出的力量大小和速度,我们可以视之为被捧物,其方向和大小变化亦如同我们的出手策略随之调整。这就是所谓以不变应万变,即不丢不顶的一般规则。一名真正高超的大师,其出招往往不会显得强烈,他会选择在对方施展最大力量时点进行转换,使对方来的力量变得无效,同时保持自身平衡,这正是掤力的精髓。在实际操作中,一名高级选手几乎是不需要大量肌肉力的,他们通常能够准确把握敌方发力的末端时间点,将敌方来势转化或者改变方向,让自己的出招既没有阻挡也没有接触到对手,从而达到目的。这就是一门艺术家通过不断训练使自己成为一名卓越艺术家的过程。而我们通过模仿这一过程,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这门武术背后的哲学思想,以及它对于身体协调性训练带来的益处。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