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武术拳法中的太极拳,正如一位古老智者,其手臂是流动的力量,每一个转势都是对抗与和谐的深刻诠释。掤劲,如同它那温和而坚定的掌声,引领着练习者踏上理解和运用这门艺术之路。
在太极拳中,劲力的运用讲究的是松沉,而非螺旋缠丝。在其内涵丰富的劲法中,我们有螺旋劲、松活弹抖势、暗劲、明势、沾粘力、沉力、拥力及崩炸力等多种形式。因此,对这些变化及其运用的理解,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
每个太极拳爱好者都知道,掤势无处不在,它融入了太极拳所有交手之中。人们常说“处处有掤”,但真正意义上的掤是什么?
我根据多年实战演练,并以浅陋见解试图解读这个难以捉摸的“掔”。我认为“掔”就是捧,即将物体用手轻柔地托起。不妨设想,如果我们要托起五斤重水果或二十斤重盆水,那么我们的捧力就应相应大小。这意味着被捧物体的重量与手中的力量相等。如果过大则为举,不是“捧”,如果过小则无法稳定,这就是丢。
如何将这种理念应用于实战?当敌人来击时,我们可以视其力量大小和速度变化为物体,然后出手调整自己的掣力,以不变应万变——即所谓不丢不顶。真正高明的手段是在对方发力时最末端点接触,此时强弩之末势能转化对手来力的最后余势,使得我的 掣法既不会失去平衡,也不会受敌人的攻击影响。
此外,在使用掣法发放敌人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会转化对方来的力量,无论是身体某部位还是臂部躯干或腿部,只要能够在瞬间接住对方的一刃,便可使其难以进攻。此乃一种连随之意,让每一次交锋都变得顺畅自然。而且,最好的情况是在交锋瞬间便知敌方来势大小方向,只需微妙调整,就能让对方来的力量立即改变方向而摔出,或许还能找到最佳发放敌人的机会。在转换过程中,无论是步法移动还是腰裆腿部转换,都可能成为将对手发放出去的手段,如洪均生先生所说的公转。
总结来说,无论上下左右正斜前后的不同角度下的各种不同的推举方法,其核心原则始终是一致:面对任何变化皆可适应,因为一切都是为了保持平衡与控制,从而达成胜利。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