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练在行站坐卧中武林秘籍招式大全带图

如果我们将太极练习的某些基本原理(如无意用力、虚实转换)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行走、站立、坐卧中,那么既能增添生活的乐趣,又能增加太极练习的时间与空间,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训练效果。以下是我根据实际体会谈论这种生活中训练的一些经验。

一、在行走时运用“尾闾”。在太极盘架训练中,“尾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如果我们把这个概念应用到日常的行走中,就需要注意尾部的平衡和移动。在不同的步伐,如平步、攀登高坡、下坡急走或慢速散步等,每一种都要注意尾闾。松弛臂部可以使整个身体轻松无压力。尾闾就像小船在江河上操控方向,保证方向正确,对于前进保持稳定,调节方位。而且,还有一点要同时关注,即当你面向前方时双手应该相互交替,而手掌似乎握着气球,当你向前推动气球时,让气流从前面进入,向后则收回混元大气。这也是一种八字步法,因为重心是在左右两侧变化,所以对尾闾要求更为复杂一些。总之,在这样的意识下,我们旋转腕部和臂部一起运转,使得左虚化为右实,再次变换成右虚化为左实,这样虚实之间不断转化,使劲自然产生。持此态度,便能发现许多有趣的地方。

二,在站立时维持“三顶”。古语说:“站如松”,即端正、中直、稳固。在站立也有三种形式:①双腿自然分开,以均衡重量;②偏沉;③斜出一脚形成“三体式”。这三种姿势都可展现出太极风格。在方法上,我们结合“三顶加二钻”的技巧。“三顶”指的是头顶百会穴往上提取;膝盖仿佛在顶住,但不真正触碰,以利于下肢活泼;舌尖轻触上颚以利于润泽金津玉液。“二钻”则是两脚涌泉穴似从体内穿透一根针至地底。当重量均衡站立时,则感觉前后有差别但随之变化。若偏沉或呈“三体式”,则需注意身心垂线移动,让左重移至左踝内侧,右重移至右踝内侧。

三,在坐姿中寻求会阴空隙。“坐如钟”,这是一句古训,它意味着端庄正直且内守。而坐在椅子上的时候,也同样需要特别注意。我通常建议人们使用木凳而非软沙发或垫子,因为它们能够帮助保持正确坐姿。此外,我还建议将臀部垫高一点,这样便不会压迫会阴,并让其获得更多空隙。当人坐在椅子上,他们应尽量放松并确保身体整齐,同时想象百会与涌泉相连,以及命门和劳宫之间也有联系。此外,可以通过意念让这些穴位形成一个圆形隐性网络,与天上的精华相接合。

四,在卧睡时实现“四空”。所谓“四空”指的是手心、脚心、中间以及颈椎都是空闲状态。在睡觉的时候,让颈椎完全暴露出来,用仰卧姿势,让两臂平放在肩膀旁边,然后伸直双腿张开,如同书写的大字,全身放松,不用枕头,只有必要的话,用一个寸高左右枕头支持颈椎一般人的睡眠方式,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遮挡了颈椎,这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一旦调整好颈椎位置,将手掌摊开并使脚掌变得柔软平坦,然后开始数呼吸。当吸气时,就好像从天际吸入清新之气深入骨髓,而呼出的却是深层处浊气及病邪。这样的思考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的身体得到净化,无论醒来还是进入梦乡,都能享受这一过程。如果你的精神清晰,可以尝试数息五百次,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心灵修炼状态。而对于侧卧姿势,也可以参照相同的原则进行尝试。

这样行走站在座着躺下,都能带来养生的益处。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值得强调:①它对预防和治疗慢性疾病,如失眠、高血压等具有辅助作用;②它使我能够长时间不感到疲劳,无论是在静止还是运动的情况下;③它让我更加理解了太极拳原理,并充分利用了身心修炼的优势。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