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练在物品中十三式太极拳分解动作

如果我们将太极练习的某些基本原理(如无意用力、虚实转换)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行走、站立、坐卧中,那么既能增添生活的乐趣,又能增加太极练习的时间与空间,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训练效果。以下,我根据自己的实践体悟,来谈谈这种在生活中的训练。

一、行在尾闾。在太极盘架训练中,“尾闾中正神贯顶”是一个关键点。如果我们把这个概念应用到步行中,那么我们的意念应该放在尾部平移上。走路有多种形式,如平缓走路、高低不等的爬山或下坡走路,以及急促或慢速的步伐,即便是携带物品或提着东西也要注意尾闾。松弛膝盖就意味着松开尾闾,让步伐变得轻盈自如。尾闾就像小船在江河上的舵,控制方向和保持平直,同时调节方位。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眼睛前瞩,双手前后交替,就像是双手似乎握住一个小气球,当气球向前移动时,小气球似乎吸引混元大气向前,而当它向后移动时,则好像收紧混元大气向后,再加上手心温热感,这样的动作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太极拳。

二、站在“三顶”。古语“站如松”,这要求端正、中直、稳固。在站立时,也有三种基本姿势:首先是两腿分开自然,一脚重量均匀分布;其次是偏沉站立;最后是斜出一脚形成“三体式”站立。这三种姿势都可以展现出太极风格。而进行这一切,我们需要运用“三顶”和“二钻”的技巧。“三顶”指的是头部朝天顶百会,让颈椎保持撑拉状态,使头脑更加清醒;膝盖略微提升,以利于下肢舒适放松;舌尖轻触上颚,有助于润泽口腔内津液。而“二钻”则是在两脚涌泉穴虚拟从身体内部穿过一根针,从地面深处升起。这两个技巧使得前后的力量相互转化,从紧变松,从浮变沉。

三、坐在会阴。“坐如钟”,这是古人所传授的一种端庄稳重大义,在座椅上保持精神内守状态,对于健康至关重要。当人们通常随意地坐着时,他们往往忽视了会阴区域,这对经络通畅产生了阻碍,因此正确坐姿非常重要。在木凳或者其他类似支持型座椅上,我们应确保会阴区域得到充分空旷。此外,可以通过垫高臀部,将臀部抬高一寸,与佛教中的趺跏坐法相近,这样可以让背部获得更好的支撑,并减少对脊柱造成压迫。此外,还可以通过意识上的方式,让这些穴位点形成一个隐性圆环形线路,如同网络运行,其中每个节点都是圆转性的运行,最终达到整合全身精华之效。

四、卧在“四空”。所谓“四空”,指的是手心、小腿底部、中间以及颈椎都应尽量空开放宽。在睡眠期间,让颈椎完全放露,不使用枕头或者仅使用薄薄的一寸高枕头,使颈椎接触空气。这对于预防一些疾病至关重要。一旦安顿好颈椎,就可打开双手和双足,使整个身体进入放松状态,然后数息。当呼吸时,可以想象手心接天之气,脚心接地之气,将清新的天地之精华吸入骨髓,同时排除体内污秽之物,此过程自然而然就会进入深层次的修炼状态,或许不知不觉间,便安然入睡。此外,如果头脑清醒,可数息五百次,以此作为一种冥想般的心灵锻炼方法。

如此调整日常行为——行走、新姿态、新位置——养生效果何等显著?我个人认为:

① 它有助于预防并辅助治疗慢性疾病,如失眠症状的手足麻木、高血压等。

② 行动不会感到疲劳,无论久坐还是久站,都不会感到胀痛或疼痛。

③ 这也是对太极拳原理的一个深刻理解,它充分发挥了身心两者共同修炼的优势,为学习和实践提供了一种独特途径。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