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的专题讨论中,名家们深入探讨了太极拳中的“松”字之奥义。他们一致认为,“松”是太极拳练习中的重要条件之一。这一点也被吴图南先生在其著作中强调:“凡练太极拳者,知松、沉为太极拳之重要条件。”吴先生对“松”这一字的解释非常精辟,他用心良苦地揭示了“松”的多重含义。
然而,即便是这样深刻的解说,有人仍然觉得似乎有些过于浅显,不足以触及到这字背后隐藏的玄机。其实,这种感觉并不奇怪,因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放松”,与太极拳中的放松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谓的放松往往意味着不用力,而在太极拳中,如果仅仅是不用力,那么就会导致失去内力的状态,使得整个人精神萎靡无力。
真正的太极拳放 松,是既要避免过度紧张,又要保持一种动态状态,即使在静止时也是通过意念来维持这种状态。这就是所谓的“②用意”,即通过意念来指导身体各个部位,以达到一种动态平衡。而不是简单地将身体置于一个安静状态。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手法叫做骨肉分离法,这是一种通过控制肌肉和骨骼之间关系来达到放 松效果。这种方法要求在站立时,让上半身和下半身独立,以至于形成了一种仿佛骨骼与肌肉分离的情况。当长时间练习后,就能够感受到一种独特而深远的情感流动,这正是气功传统中的典型表述。
杨澄甫先生在他的《太极拳术十要》中特别强调了腰部的 松弛,因为腰部是整个身体运动和呼吸的大本营,与气息息相关。如果能将腰部完全放开,那么就能使内气自由流通,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内功实践。
冯志强老师则提出,每一个式子都应该包含一次从肩头向下垂直移动肘尖的小幅度调整,这样可以帮助内气顺畅地扩散到四周,并最终汇聚于丹田。久而久之,便能够达成真正意义上的 太極拳 放鬆要求。
总结来说,真正在乎的是如何把握好这个“松”字,它不仅是一个概念,更是一个过程,一种修行,一种悟道。而且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体逐渐积累起来的事物。不断追求其中奥妙,无疑会让我们的练习更加充实,也更加丰富多彩。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18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