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的专题讨论中,名家们深入探讨了太极拳中的放松问题。文章引述了吴图南的“松功论”,其中他将“松”字定义为:“宽而不紧也,轻松畅快也,不坚凝也。”这表明太极拳中的放松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释放,而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和意识。
然而,即便如此,这一解释似乎仍然局限于字面意义上对“松”的理解。太极拳中的放松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有本质区别。在太极拳中,“松”不仅意味着没有使用力气,还需要伴随着正确的用意,使静态的 松转化为动态的 松。
此外,《中华武术》中还提到了吴文翰老师介绍的一种骨肉分离法,这是一种特殊的手法,可以帮助练习者感受到骨骼向上升、肌肉向下沉降的感觉,这正如气功中流传甚广的一种放松方法。
杨澄甫在《太极拳术十要》中强调了“松腰”的重要性,因为腰部是整个身体活动和内气流通的中心。而冯志强老师则指出,每一个式子的开始都应该有一个沉肩垂肘的过程,以确保内气能够到达四肢,并归于丹田,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放松要求。
《十三势歌》的两句也是阐述了这一点:“刻刻留心在腰问,腹内松净气腾然。”这里,“留心”代表的是用意,而“腹内 松净”则说明了通过行气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 放散。
综上所述,太极拳中的“放 松”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不用力;其次是用意;再次是在这些基础之上形成一种全面的动态 的状态。这正如冯志强老师所说:“只有一 松,气才能通。”
这种链式反应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练习过程中的进步,以及如何通过不断自我反省来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2025-02-25
2025-02-26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6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5
2025-02-26
202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