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武术》2009年第4期中,专家们对太极拳中的“松”字进行了深入探讨。文章引述了吴图南的“松功论”,指出太极拳练习者必须掌握的“松”和“沉”的重要条件。吴老通过多种角度阐释了“松”的含义,展现出了其精湛的武学造诣。
然而,这些解释似乎仅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与日常生活中的放松相比,更具有特定的内涵。在太极拳中,“松”不仅意味着避免用力,还需要结合意念,使静态的放松转化为动态的活力。这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放松不同,它是一种更加内在、有意识的过程。
文章还提到了一种特殊的练习方法——骨肉分离法,这类似于气功中普遍采用的放松技巧。这种方法通过将身体各部分如同水流般自然下沉,同时骨骼向上升腾,以达到一种本体与灵魂分离状态,从而实现更深层次的放松和气血运行。
杨澄甫《太极拳术十要》中提到的“ 松腰”,实际上是为了强调腰部作为身体中心点,其牵引全身,对气息呼吸至关重要。而冯志强老师则强调每个式子的执行都应包括一次肩膀垂直肘部的手势,即使内部气息得以渗透四肢,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之所以为之所谓的大放松状态。
在《十三势歌》中也有明确表达:“刻刻留心在腰问,腹内 松净 气腾然。”这里不仅指示保持警觉与动态的心理状态,而且暗示了腹部(丹田)的清净与气息之盛,这正是行气运内外相融的一种表现形式。
综上所述,太极拳中的"放"(即由浅入深,由局部到全体)包括①不用力+②用意→用意不用力→行气→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等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揭开"矩"字背后的玄机,并理解为什么只有当整个系统得到正确配置时,“只有一 松,则能通”。这是一条链条,一旦连结,便可洞悉自己的练习进程、内功修养以及不断提升自身水平。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
2025-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