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学习杨式简化太极拳、剑、扇这四项武艺已有四年时间,共计二十套套路。自从去年国庆节开始习练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至今已经有一年多了。这一年中,我有时会因为急于求成而使身体和四肢变得僵硬,有时又只顾外形,不注意内在的修养,因此转腰不够,意守丹田也难以掌握。目前我的进步相对稳定,但偶尔仍会出现双重现象。
我曾遇到张则理师傅,他是2013年10月19日获得体彩杯福建首届传统武术争霸赛金牌的一位高手。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增强了练习拳的信心。我明白到练拳必须同时用意气神形,这三者缺一不可。根据我的初学水平,我认为不能随着呼吸变化,也不能想着气,只能专注于动作的开合与执行,而做好一个动作要考虑如何做下一个动作,从而通过意念来支配动作,使外形既规范又顺畅,这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
目前我还需要努力完善习练阶段(参考林啸寅老师在顺昌县第三届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理论培训中的讲座)。太极拳入门最重要的是放松,而放松本身是一门大学问,它关系到功力增长和内劲的取得。当我们放松时,不仅要让肌肉皮肤关节松弛,更关键的是让五脏六腑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也跟着松弛,即使是静坐也是为了更好的沉降。
具体来说,在无意识状态下,当丹田气机感到充足并且向下沉后,要先将膝关节逐渐松开,然后再次从膝关节向上、横向纵向同时进行松沉操作,并将这一过程扩展到整个身体,包括胸肩和腰膝部位,用意念指挥两背呈十字形,同时保持每个部分都能够快速地 松开并形成对掌,上半身应小而柔韧,下半身应大而稳固,以此形成上虚下实。
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可以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内脏器官轻微运动上,让外部力量通过这种方式产生,从内部涌现出来,并且在转换关节点上结合丹田内转与气沉丹田,以达到一种内外一致之境。此种放松下的练习,可以不知不觉地提升我们的内功。而这正是我当前努力方向:用无需力量即可完成任务的手法进行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垂肘等技巧,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层面,以及性命双修的大道理,使得每一次练习都带着问题去探索,每一次尝试都带着新的挑战,为自己设立新的目标。
我的每一步进步都是与老师们教导分不开的,他们总是在我停滞不前的时候提出新要求,在我犯错时循循善诫地纠正错误,无私地传授技艺。在这个物流社会中,他们所展现出的精神就是一种高尚的情操,是传统美德的体现,是大师风度的一面镜子,是师表楷模的一份珍贵财富。
通过学习混元太极拳,我享受到了许多益处,如改善了肠胃功能,也学会了如何在工作间隙放松自己。这让我认识到了做人做事要有度。而身体状况往往源于心性的调适,所以提早进入内修,对那些感兴趣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好的选择——追求“松—静—宁—定—慧”的境界。
太极易学难精,因为它涉及深厚的心灵悟解和长期累积的实践经验。但就像浩瀚的大海一样,无尽可供探索。我越深入研究,就越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还有很远的地方需要走。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兴趣或疑惑,请继续支持鼓励我们,一起探索这条道路吧!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