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和生老师指出:“太极拳的运动方式是内运外动,内运运行的是气,外动动的是形体,而且必须内运在先,外运在后。”这就是说太极拳的运动方式与别的运动不同,意气内运是“因”,肢体外动是“果”。 太极拳内运的基本因素是气沉丹田,意守丹田,即是郑曼青老师反复强调的“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不仅仅要意守丹田,还要求丹田内动。究竟丹田如何内动呢?李雅轩老师有精辟论述:“思想意识在丹田里主宰一切,所有的动作与呼吸,无一不是由丹田里主宰,丹 田里牵动,丹 田里供给的。”肢体不能先动,一举手一投足都是由 丹 田牵动,所以有练太极拳者不動手 動手便非太極拳之說。赤即是 “命意源頭在腰隙”。正如一列火車是由火車頭來牽動;又如將作戰司令部設在 丹 田,大司令員在這裡指揮一切。
丹 田另一作用是储氣蓄劲。恩師赵幼斌老师指出:“ 丹 田乃元氣所存之地,以為氣息劲勢启之源蓄之谷。”可見開啟之源頭在 丹 田 蓄氣蓄劲亦 在 丹 天。此處可見大自然中的風力、水力等都能夠轉化為人類使用的大能量,而我們通過修煉內功就能夠發現自己的內部力量,這種力量與大自然中無法區分。
太極拳前輩們利用內氣這種能量作為發力的動力,不斷透過全身心 的松靜、松透練習,使得內氣充裕;又通過聚氣凝神、中氣贯足、 氣敛入骨等從丼天落至足下涌泉,就產生了地面的反彈力。正如宗師杨澄甫所談及:“ 意 之 所 至 氣 即 至 焉 如 是 氣 血 流 注 日 日 贯 输 周 流 全 身 無 時 停 滞 久 久 練 習 則 得 實 正 內 势。”
演練太極拳並非僅僅是在肢體上進行運行,而是一種通過修煉身心,在精神層面上的運行達到形體層面的運動。在這樣的一種運動方式下,就逐步進入了先師王宗岳所論及 的 “ 以 心 行 氣 以 氣 運 身” 的層次,這就是養生的道理。
通过對於簡化24式太極拳分解教學的一個新的視角,你是否感受到了它背後蘊藏著深邃哲理和獨特文化底蘊呢?讓我們繼續探索這門古老藝術背後更深遠的情義吧!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
2025-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