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四大功夫杨黔筑教授24式太极拳口令全套在自然之中探索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提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萌。”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王宗岳提出的进阶习练思想以及太极拳功夫层次的划分,仍然是太极拳理论界热议和探讨的重要问题。那么,太极拳中的功夫体系划分又有哪些观点?怎样的体系划分比较合理或科学?在实践中,这种划分是否管用?这便是我们探讨的基本问题。

一、太极拳功夫层级思想的雏形

据历史资料显示,王宗岳生活于清朝乾隆时期。在流传下来的《太极拳论》中,他明确提出了“由着熟而渐悟懂劵,由懂劵而阶及神明”的进阶习练思想,这个过程构成了王宗岳进阶习练的基本模式:着熟——懂劵——神明。显然,“着熟”代表了初级阶段,“懂劵”则是通往“神明”这一高级阶段不可逾越的一步。

二、太极拳功夫理论的基本定型

1986年4月,在武汉举行的“武汉国际太极剑表演观摩会”上,各个流派代表人物展示了自己的技艺,其中吴图南最为引人注目,不仅进行了表演,还作了简短交流发言。他提出了四大功夫理论:“着功”,即向对方施加力量;“松功”,指的是正确放松;“气功”,包括运气与使气两部分;最后是“劲功”,区别于一般力,而是一种活动性强但不固定大小、刚柔并济、快慢兼备的力量。

三、完善和调整

基于吴图南老师所述,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他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完善,将其改为技巧(技)与柔韧(柔),分别称之为技巧力(技力)和柔韧力(柔力)。这样的调整更好地反映了现代体育训练要求,同时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健身需求,使得这些原有的概念更加符合现今时代的人们接受度,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四、实践意义

每一种运动都需要既有深厚的地基,又能不断向前发展。对于任何一种运动来说,没有指导性的理论就是盲目的实践,而没有能够指导实践的情况下的理论,则失去了存在价值。因此,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个人修炼中,都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去适应这些新的分类,以达到更好的效果。这正如国家体育部门早已在武术界推行段位制一样,不仅要看技术水平,还要看研究成果和综合素质,因此,对于打造一个全面的系统,每一步都需谨慎考虑,并且随时准备更新和完善以适应变化。

标签: 武术知识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