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第一次听到“太极拳”的名字时,我本能地认为,这是一种武术,虽然它的动作柔和缓慢,但毕竟是“拳”,应该讲究拼搏和打斗。然而,当时我已年过半百,正寻找一种适合自己年龄的运动来替代以前的激烈运动方式,所以我决定尝试太极拳。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开始认识到:尽管太极拳具有技击的基本属性,但其更高尚的宗旨和最终目标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十三势歌诀》中云:“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太极拳不仅能够防病治病,而且许多难以治疗的疑难杂症都能通过练习获得疗效。它甚至胜过了许多灵丹妙药,为人提供了最宝贵的财富——健康。
太极拳之所以与其他运动有所不同,是因为它有一套独特的练功要领。首先,它主张“在意不在力,在内不在外”,特别强调的是“练内”。例如,它要求心静,无杂念,全神贯注于动作中,以达到静中有动、动以练身、静以养心。在这样的状态下,大脑得到了充分放松,中枢神经得到调节,从而对全身产生了积极影响。此外,还有如要求全身放松,不僵不滞,以及运气、运劲等要领,都能够帮助打通经络、通畅气血,使微循环增强,从而促进新陈代谢,对身体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腰为主宰”也是太极拳的一大特点。一切动作都必须在腰部带动下进行,因为腰部是中枢,也是主要脏腑所在地,其运转自然会带动内脏运动。而且,通过逆式腹呼吸,可以加大横膈肌上下运动幅度,不仅吸入更多新鲜氧气,还能改善消化功能。
至于“练外”,即锻炼筋骨皮,则与一般肢体运动也有很大的不同。太极拳要求四肢处于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状态,并且需要手脚同时旋转缠裹,每个节奏均需坚持三节规则,即每一部分应完整地完成一次,然后再继续前行。这样的训练方式使得四肢从里到表深层次地进行移动,从骨骼到肌肉再到皮肤都得到高强度、高深度锻炼,而腿部尤其如此,它们承受着重量,因此变得更加结实稳定,这对于保持整体平衡至关重要。
随着进一步学习,我还发现了太極拳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一面。这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到的哲理,如正安舒展、端庄舒展开合有度等,不但提升个人修养,也能够改善性格,让人变得更加谦虚、大方,有助于提高道德品质并改变人的精神面貌。
最后,我意识到太極拳并不只局限于自身,它可以渗透并指导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或是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都能应用其中的人生智慧,如保持挺拔、中正的心态,或是在使用力时避免紧张,用巧劲取胜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我们的身体健康,并提升生活质量。此刻,看待这项传统艺术,我更愿意将其视为一种生命观,一种对世界理解和接触的一门学问。我相信,只要我们恭敬地接受这种传统,并将其融入我们的现代生活,我们就能享受到无穷多的好处。不论是个人成长还是社会发展,这份美好的力量都会持续流淌下去,就像那句顺口溜说的那样:“自己不受罪,儿女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益全社会。”
2025-01-05
2024-12-31
2024-12-31
2024-12-31
2025-01-05
2025-01-06
2025-01-06
2024-12-31
2025-01-07
202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