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又称行意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门独特之作。关于其起源,虽然存在不同的说法,但广为人知的是,它的创始人是明清时期的山西蒲州(今永济市)人姬际可。他最初创立的心意拳是一种结合内心与外在动作的完美结合,强调了气、力和技巧的统一。后来,这门拳术经过河北深州李洛能先生的大量改进和创新,被命名为形意拳,并且尊李洛能为其祖师。
李洛能所创造的人物形象包括三体式桩功、五行拳和十二形拳。这三体式桩功被认为是所有技巧的基础,是练习内功外型同步发展的关键。而五行拳则融入了自然元素中的力量表现,每一种都代表着不同的自然力量:劈如金刚钻石坚硬(金)、穿透水流无阻(水)、摧毁木材粗暴(木)、爆发火焰猛烈(火)以及稳固土壤坚实不移(土)。而十二形,则模仿动物运动特点,分成龙虎熊蛇猴马鸡燕鼍鹞鹰等多种打法。
2011年5月23日,国家文化部将这项艺术形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12日,再次被选入新的保护计划中,并指定由深州形意拳协会负责保护这一项目。在2019年的检查与调整工作中,该项目继续受到重视并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总结来说,作为中国武术宝库中的瑰宝,形意拳以其独特性格和丰富多彩的手段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不仅在国内享有盛名,也已经成为国际上认可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
2025-01-29
2025-01-29
2025-02-05
2025-01-28
2025-01-28
2025-01-28
2025-01-28
2025-01-28
2025-01-29
202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