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年到1985年间,青岛张炳斗(署名云鹤涧客)先生的长篇小说《螳螂拳史演义》(又名《王郎传奇》)连载于《知识与生活》杂志。后来,1986年这部作品以单行本上下两册正式出版。故事中提到了陕西淳化县西安府邠州王家塬人氏王文成(人称王郎),他自幼习练少林功夫,但在一次比武失败后,他返回途中偶见螳螂战鸟,顿悟了螳螂手法,并将“十八家拳法”精华集结,创编了螳螂拳。他采取少林长拳和陈式太极拳的劲路,将其融合为“崩补”和“八肘”两套技巧。
然而,这种说法引起了一些疑问,因为它与民间传统和历史记载有所出入,因此许多读者向杂志社询问有关主要人物的历史真实性。在《后记》中,《知识与生活》杂志承认了这一点,并指出一些疏漏。这可能是因为古代小说常常会夸大或虚构某些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例如,在1986年的文章《莱阳县志考证》(作者于元景、梁惠忱)中,他们提出了相似的观点,并且提供了更多关于赵珠如何改进并发展新技巧,以及他的师承关系。此外,1992年的文章《名震全国的莱阳造就萌芽》(作者张炳斗)再次确认了这些立论。
尽管如此,这种说法仍然存在争议,因为它与1935年的《莱阳县志》的记录不符。在该书卷三中的“武术”部分,它明确指出李秉霄是小赤山开始学习螳螂术的人。而根据其他来源,如张炳斗先生自己的解释,这个错误可能是由于当时查找信息时出现的一系列误解。
因此,上述言论是否准确值得进一步讨论,以澄清历史上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