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源于象形武术,以模仿螳螂的姿态和搏击特点为基础,融合少林拳法之精华而创编。这门独具风格的拳术,其套路繁多,分为北派与南派两大流派。传说中的北派螳螂拳由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王朗所创,他在观察树上一只螳螂与蝉斗争时得以悟到攻防技巧,并将其融入练习中。南派则据传由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编,其技法特点接近南派拳法。
除了这些主要流派外,还有七星、梅花、马猴、摔手和鸳鸯五大流派,每个都有其独特的动作风格和招式特色。七星螳螂拳以“七星步”著称,其动作浑厚刚健;梅花螳螂则采用“鱼鳞步”,动作连绵不断,如同迎雪开放的梅花;马猴模式要求内外三合,柔刚并重;摔手以掌勾勾打出手,而回手成勾;而鸳鸯则左右对称,如同鸟对鸟的情景。
这门武术以其刚毅勇猛、灵活快速以及长短兼施等特点闻名于世,被誉为“七长八短之拳”。每个流派都具有自己的形象和特色,但共同点是严谨轻巧、敏捷有力且攻击性强,以及势式衔接巧妙的手法连环。此外,它们还讲究快活稳精发劲富弹性,不仅不会僵硬,也不会软弱或断裂。
练习者通常先从基本动作开始,然后逐渐学习套路,对练散手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进行技术训练时,使用特殊的手型如“蟷蜀爪”,通过屈曲指尖形成空窝状,这种姿势让人联想起了威猛的天敌——蟷蜀。而技击手法包括刁、搟采挂粘贴靠刁进崩打劈挑扑弹等多种变化,其中刁手尤为常见,是一种向内或向外划弧的手腕运动,让人感受到不仅是力量,更是策略与智慧的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