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莱阳裔人在《精武》2007年11期发表的《螳螂拳史源考述》进行深入探讨,发现数处需要商榷的地方。以下为本文与莱阳裔人商榷。
一、关于王郎是否确实创立了白猿拳法
在螳螂拳的历史传承中,有关王郎于七创立白猿拳法这一说法一直存在争议。根据李秉宵一脉流传的梅花螳螂拳谱,如道光年间的《拳棍枪谱》、《可使有勇》,以及崔寿山老师编著的《螳螂拳谱》,并未记载有关自猿人洞、出洞等打法。即便是清末民初时期,这些打法也未见于实际流传之中,只有少数李秉宵一脉内外流传的一般仅限于白猿偷桃。而白猿系列拳法却是升宵道人的传授给李之箭,后由箭传王云生和范旭东,一脉相承至七星螳螂中的重要部分。因此,即便于七曾在崂山创造过这类打法,李秉宵上崂山学得这一说则难以成立。此外,说滚龙肘技名起源于崂山玉皇殿东、长春洞“滚龙洞”也显得过分牵强。
二、关于《罗汉行功全谱》的作者身份
莱阳裔人的文章提出了原书作者既非僧人亦非道士,并通过书中的戏谑语及对道教不敬的话来支持这一观点。但升霄道人的身份似乎并不简单。他被记录在云花观的一个序言中,与“观”作为修行地点相关联,这通常指向的是一个佛教或道教修炼场所。在此背景下,“住观”又称“道人”,若不是真正的道士,那么他应该是一位隐居修行者。如果我们从罗汉行功全谱分析其内容,可以看作是一种吐纳导引术,其理念与八段锦中的“提地托天理三焦”颇为相似。这意味着,《罗汉行功全谱》的作者升霄 道人可能是一个知识渊博且掌握吐纳导引术的人物。
莱阳裔人的论断认为李秉霄就是升霄 道人,这一点并不符合事实。
根据《莱阳县志》的记载,李秉宵是在乾隆时随父赴南方,因救治狱中的盗贼而闻名,而这个故事发生时间早已超过了清圣祖康熙四十一年的于七去世日期,对比起来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此外,《海阳城志》记载嘉庆初年时期,兵部督捕右侍郎李赞元侄子李秉霄才开始学习武艺成名返回家乡,因此他的学艺时间与乾隆二十七年的升霄 道人不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对莱阳裔人的论文进行深入分析后,不同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核查和研究,以准确了解这门古老而神秘的手足艺术——中国武术尤其是梅花螳螂拳的情缘史料真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