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白鹤拳自明末清朝由福建省福宁州(今霞浦县)北门外少林拳师方种独生女方七娘创立,历经前永春名师曾四、二十八英俊、前五虎和后永春名师白戒,以及后五虎等十几代人,在康熙至今已传承三百余年。其广泛传播于福建省内外,不断总结提高,丰富发展了白鹤拳技术理论内容,使之成为攻防意识强、健身价值高的拳法,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同时形成了一套传统的授徒原则。
严格择徒
古时白鹤拳谱载明:“征战沙场,建立社稷,或习此技。”又云:“学武,本为护身之故,不以制人。”在择徒时特别指出:“不信者不教,无礼者不教,贤者不可不教,愚者教之何益?”前辈们在择徒时,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为我们提供了极有益的启示。在当今社会,我们应选择那些品德高尚、守法、尊师重道的人作为习武对象,以培养少年健身壮年的良好习惯,并能守正义而无虚此法。
习武之人应戒狂妄乱嚣,以免玷污先贤;所授之徒应安分守己,不可轻视他人或视天下英豪壮士为多。生徒练拳不可乱打他人,或有恶心须改善念抑其躁气戒其狂妄。要将武艺传给人的时候,要先察其行务朴实敦厚患难中能相扶者。
首重武德
未修武功之前必须先修养心性,这是历代武术前辈所传达的精要,其意在于把修身养心放在首位。古老的拳谱记载“凡欲学艺先修身养心”,要求学习者的基础上加强自身修养,让身体和精神都达到最佳状态。此外还有一系列关于行为准则,如五戒:一戒淫欲、二戒酗酒、三戒欺老四罚辱小儿 五罚凌妇,此乃要求练家要节制房事不得纵欲过度,也不能酗酒滋事,更不能对老幼妇女有所轻视或欺侮。而且还有五顾:一顾己体、二爱学弟、三睦邻里 四知高低 五敬师长。这意味着练家应该关怀自己的身体,对待弟子要尽力帮助引导,与邻里友好相处,对待长辈保持尊敬态度。
持四善: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懔十戒:禁好斗胜名利骄诈浮夸虚假挑拨离间作非坏事。这意味着练家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让自己的行为光明磊落遵循一定的社会准则和公德,最终成为理想抱负充足,有道德文明纪律严谨技艺精湛身体健康的人物形象。
扎实训练基本功
各门派的武术都非常重视基本功训练,而永春白鹤拳也不例外,它以“三战”套路为锻炼组合称为“剑母”。这说明通过“三战”来规范动作并提高技术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三战”即进退各三步内实战演习,是初学者的必备技能。当一个新的流派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它通常会基于某个现有的流派或者个人风格。但最终目标都是相同的一致,那就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也许其他人们从暴力中获得安全感。如果一个人想要真正地掌握一种艺术形式,他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学习它,而不是只是简单地尝试一下。一旦他们成功掌握了它们,他们就会发现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比以前更多,而且他们还可以帮助别人实现这一点,这是一种力量,一种使命,也是一种责任,因为每个人都能够带来改变,只要他们愿意付出努力去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