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线理论:头顶至尾闾之线,是咏春拳的核心。将敌我中线连接成一个平面,便可在进攻和防守上占据绝对优势。在进攻时,我们沿着中线,用“朝面追形”策略攻击敌方,这是最短距离、最重力的攻击路径。而对方若试图避开,我们则难以击中。但当我们直取敌方中线时,他们很难回避,而且承受力更大。在防守方面,我们守住中线,用“朝面追形”和分水方法消解对方力量,这是消除力最短的方式。
(2)朝面追形:正面的对峙为“朝面”,如果不能正面对峙,则沿着中线平面追随对方形态。这就是咏春拳的基本原则,无论敌人如何移动,都要保持正面的对峙,并随之调整自己的位置。这种战术简化了敌人的进攻路数,使得我们的防御更加容易掌握九个方向:左上、中上、左下、中下、右下、中右、右上等。
(3)埋踩理论:咏春出手或防守,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紧贴于中线上的动作。这有助于抢夺最佳攻击距离,同时在防御时保护身体关键部位并维持最短的防御距离。
(4)收踩理论:咏春拳在出手后,即使是攻击或防守,也会迅速回到准备状态,让双手同时准备再次发招。此外,在收势阶段,可以通过微曲的手臂来控制体勢,为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准备。
(5)来留去送心法:“来留”指的是针对向我们挥来的力量,我们除了消掉它,还要尽量让其停留,以便利用桥手相接感受并控制它。“去送”是在对方发起强力冲击时,将其方向改变,使其无法击中的自己,而是顺势转向改变后的方向进行反击,或许还能令他们失去主动权或者使他们陷入混乱。
(6)甩手直冲心法:“甩手”指的是当对方突然撤走与我相接的桥hands,“甩手直冲”的目的就是第一时间发招直接打破这个空隙。朱留去送和甩手直冲的心法,是从离身练习锻炼出来的一套技巧,它们帮助我们迅速适应变化,并以此作为进攻或反制的机会。
(7)同期攻守:在消灭对方攻击同时,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应该立即发出反击,从被动变为主动,以达到先机制胜。此种策略可以有效地把握战斗节奏,为己方创造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