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莱阳裔人在《精武》2007年11期发表的《螳螂拳史源考述》进行深入探讨,发现几处需要商榷的地方。
首先,关于王郎即于七并创螳螂拳于崂山这一说法,在烟台、青岛等地的螳螂拳界一直存在争议。文中提到的自猿人洞、出洞等拳法,在李秉宵传赵珠、梁学香一脉的梅花螳螂拳谱中,如道光年间的《拳棍枪谱》、《可使有勇》,以及后来时期崔寿山老师的《螳螂拳谱》中均无记载。此外,《可使有勇》中提到“王螂老师作为分身八肘乱接秘手,但论虚实刚柔其妙无敌”,但却没有关于所谓白猿拳法的记载。实际流传中的自猿系列仅限于白猿偷桃一趟,而白猿系列则是升宵道人传李之箭传王云生、范旭东一脉七星螳螂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于七在崂山创造了白猿入洞、出洞这些拳法而李秉宵上崂山学得这一说法难以成立。此外,说滚龙肘技法得名于崂山玉皇殿东长春洞后“滚龙洞”也显得过于牵强。
其次,关于《罗汉行功全谱》的作者升霄道人的身份问题。莱阳裔人认为原书著者既不是僧人,也不是道士,并列举了戏谑僧人的句子和不敬道教的情节。但是在《罗汉行功全谱》的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吾邑云花观升霄道人”,这显示了作者至少是一位居住在观内修行的人。而且,《罗汉行功全谱》的内容分析显示它实际上是对吐纳导引术的一种延伸和演变,这与其为非宗教人物撰写不符,因此可以推断出作者应该是一位道士。
再者,莱阳裔人提出李秉霄就是升霄道人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根据《莱阳县志》,李秉宵曾随父到南方经历了一段经历,最终医治了一名被关押的大盗,从而获得大盗授艺。这与莱阳裔人的说法,即李秉宵在乾隆时由善和禅师(即本应已逝世的大禅师)学习不同。而且按时间推算,由于善和禅师早已去世,那么李秉宵如何能在乾隆年间上崂山学习艺问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后,对比海阳城志记载:“清嘉庆初年,兵部督捕右侍郎李赞元之侄李秉霄,外出学艺成名,重返海阳,将飞腿踢击技巧带给当地民众。”从此可见嘉庆初年的情况与据此认定乾隆二十七年的作家之间存在巨大的时间差异,因此无法将两者相互吻合。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些历史事实与传统知识上的误解或缺失,为我们理解中国武术尤其是梅花派及其相关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向。
2025-01-28
2025-02-05
2025-01-22
2025-01-18
2025-01-18
2025-01-18
2025-02-05
2025-01-28
2025-02-05
2025-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