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太极拳,源自清朝咸丰年间,由河北永年的武禹襄创造。这套拳法有近百年的历史。武禹襄,从小便对武术情有独钟,他曾学习杨式老架太极拳,并从陈清萍那里学到了赵堡太极拳的精髓。他不仅掌握了这些拳法的理法,还研究了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谱》,并结合自身练习体验,创编出了武式太极拳。
之后,武禹襄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他的甥孙李亦畬,又由李亦畬传给同乡郝为真。尽管他们都是官绅出身,但他们以文人自居,不以教授这门艺术为生,因此,这种流派又被称作“郝家小架太极拳”。这一派别的特点是动作紧凑、步伐灵活、手法简洁但内含诡异,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领会其中奥秘。
作为汉族传统五大流派之一,武氏太极拳注重内形与意气,将其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方式,其理法原则既深邃又细腻。它强调因敌变化而借力打人,用意念来控制外在动作,以达到人的主导,而不是被动受制于人。至今,这一流派依然保持着其简洁高效和朴实无华的特色,被誉为文人的健身之选。
通过对这门艺术的深入实践和理论研究,武禹襄还撰写了一系列关于该流派理论方面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他对此类运动艺术最深刻理解和总结。在他的作品中,无一言语浮夸,每一个字句都充满智慧与哲理,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资料。此外,他提倡一种平衡发展,即在身体上强化防御能力,同时也在精神层面进行提升,使得这一体育项目成为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