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源流 螳螂拳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末清初的胶东人王朗,他创造了这门独特的武术。据说,王朗师从螳螂捕蝉之姿态,融合阴阳刚柔和虚实之理,设计出了上下左右前后的移动,以及进退攻守的基本原则,并将古传十八家手法集于一身。莱阳是螳螂拳发源地,这门武术在这里被世代传承,最终形成了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太极螳螂拳等多个流派。
二、师承关系 王朗—升霄道人李庆云—李之箭—王云生—范旭东—林景山—林尚伟—林东柱
三、拳功体系 七星螳螂拳以内功为基础,以套路器械为体,以散手为用,实现内外相辅相成。它融合了“三法合一”的风格特点,即内部气力与外部技击完美结合。
四、大致分五大部分:, 拟设练习;, 为核心;器械,为辅助;对练,为训练手段;技击,是目的。
是七星螳螂拳中的基础,它要求通过研究和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内气、内劲和内功。古人曾言:“练不成精妙,便到老年无益。”通过丹田呼吸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力量并促进气血循环,使整体力更强壮。此外,“罗汉十八式”是另一种重要的修炼方法,它着重于意念控制,不仅要有正确的手法,还需掌握如何运用意念来引导气息,从而达到真元充盈与精气满足。这项修炼方式注重精神集中,让五脏平衡,关节自然伸展,使得整个身体充满活力。
拥有丰富的手法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罗汉短打秘诀”。这种短打艺术要求动作迅速且灵活,同时也要懂得如何利用空间变化进行攻击或防御。在技术层面上,它依赖十二字诀——勾取搓挂崩劈刁砸粘拿帮靠——以此作为指导原则。每一个动作都蕴含着刚柔相济、高低起落以及闪避腾挪等元素,使其既能有效防御,又能迅速反击。此外,其打招斗智还包括声东击西及忽起忽落等高超技巧,使其在速度快慢之间保持平衡。
器械是一种辅助性质的训练工具,与主体性的健身活动一样重要。在使用时必须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内功基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器械成为延长自己力量的一种形式。此类武器包括剑(如七星剑)、刀(如燕青刀)以及棍子(如梅花枪)。这些武器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者进行演示或战斗展示。
对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双方互动训练,其目的是为了提升个人技能,同时减少可能发生伤害的情况。当两名参与者通过模拟战斗进行对比,他们可以检验彼此之间的手法步伐以及对方是否能够有效应对自己的攻击。这不仅增加了解己知彼,也提供了一种向实际散手过渡的途径,对于提高兴趣也是非常关键的地方,而这一切都是基于安全第一原则来进行调整优化所得出的结论。在对练中,有很多不同的套路,如拍案桃花摘盔崩步摘要大靠交手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性质和作用范围。
随着时间推移,这门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已经遍布世界各地,由于其完整系统理论鲜明特色独特风格显著效能及深厚文化底蕴,它正逐渐受到国际社会欢迎并广泛传播。
2024-11-26
2024-12-11
2024-11-26
2024-12-07
2024-12-07
2024-11-26
2024-12-07
2024-11-26
2024-11-26
2024-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