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的师傅所言,龙形螳螂拳源自七星螳螂拳与龙形18手,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在大连地区盛行,由我师爷田秉江创造。其中,“献书”套路以两手合掌斜向上,仿佛将书呈给对方,是其招牌动作之一。“开、采、耙、甩”四大手即是“献书”套路中的基本技法。
在当今武术日渐衰落之际,挖掘其实战价值至关重要,这也是我撰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所在。所谓四大手,即开三手、采三手、耙三手和甩三手,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开三手旨在破坏对手防守,并由直劲破直劲,其核心动作包括接贴敌小臂外侧,一截一引一打,以横劲对抗敌方直拳。此时,我或进或退半步,同时探右 手接贴敌右小臂外侧,再用左足蹬力与右脚横移半步,使得接触点瞬间紧迫,同时内含缠转横挂外带的巧妙力量,将对手从直向变为横向摔出(图1-3)。
为什么称为开三手?因为其中包含三个连贯而不间断的手势变化:第一是迎击;第二是控制;第三是在对方反应灵敏的情况下,不失机会继续攻击。
采三 手则适用于面对劲长力大的对手。在此情况下,当两把管住对方的一把时,可以顺着敌人的前冲力量扭身后发力,使得二者合为一体,从而造成敌人前扑跌倒地(图1)。具体练习方法如下:待到敌人伸出右臂将至中途,我同时探入刁扣其腕部形成上述两把管住一种状态,但左臂则呈现压捋带状(图4)。随后,用前腿变后腿并退一步,将重心迅速向下,造成强烈牵引力使得对方自然前跌。若对方反射性回拉,则要利用这一机会进行反撩扇攻击目标面部(图5, 6)。
采 三的手要点首先是在刁扣及里扣双重保证,然后在捋带过程中确保短促有力的突发性,以及最后放长远距离表现出螳螂拳独有的技击特征——七短八长。总结来说,全局应具备由高往低变化的起伏感,让每个动作如同农夫耙地般持续不断,如飞轮般旋转腰胯,与无休止的力量交织成一幅生动画面。
耙 三hands 的名称来源于农民使用工具来回搅拌土壤的情景,它象征了持续不断且循环往复的手段。当对方坚定阵列准备反击时,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逐步逼近并制服他们,展现出一种持久战术上的优势。这正是我欲深入探讨这一套路精髓的原因...
甩 三hands 是最终阶段的一种推演,它需要运用之前学习到的所有技能来完成一个完整的技击流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和节奏,以确保能够有效传递力量,并最终达到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龙形螳螂拳‘开、採、耙、甩’四大手を学习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训练,更是一种意志与智慧结合的心灵修炼。而这些古老但仍然充满活力的武功秘笈,对于寻求真谛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贵的财富。”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
202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