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银谈中国武术秘籍书舍近求远的公道话

近日,一位拳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舍已从人’容易理解,但‘舍近求远’如何理解?”我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回答。

在太极拳学问研究中,“舍近求远”往往被误解并受到批评;然而,我认为“舍近求远”实际上是“舍己从人”的具体体现和实践。我们可以通过太极拳中的某些动作来解释这一点,比如“野马分鬃攻腋下”,其中一臂被对方采捩作为“舍近”,而另一臂顺势自然地形成“走化”,这就是实现了“行之于事,必先有其理论”。同样的,玉女穿梭势中的单臂托手上也体现了这一原则。

任何武功技法的应用,无一不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炼来达到最优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要学会将自己的身体随机应变,而不是死板机械地执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灵活性,我们就会陷入一种固定的模式中,不但无法达到真正的高水平,还可能导致过度依赖某些特定的招式或动作,从而限制了个人潜力。

2009年,我曾与浙江魏坤梁老师就这个话题进行过深入探讨。我尊重他的意见,并且建立了一段良好的友谊。但是我一直认为,在太极拳修习中,要想通过主动配合对方(即所谓的“我顺人背”) 来达成目标,那么必须经过一种特别的心理调整,即“舍己从人",然后才能真正实现这种状态。而这个过程正是由"舍近求远"所指导和支持着。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提到的是多悟而非多误,这一点让很多人感到疑惑。而对于是否正确或者错误的问题,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印证才能够得出明确结论。

由于对这个话题持保留态度,有时候会因为我的观点而遭到一些人的质疑,因此最近几年我对此主题缄口不言,而选择更加专注于内心修炼和与其他同道朋友们共同探索真理。我的体悟是:为了达到“我顺人背”的境界,我们首先需要做到“我自为者也无能为也”,这是以身相许、以身相磨的一种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感受和掌握那份难以言说的力量。这是一种既含蓄又充满智慧的情感,是每个追寻武术至上的弟子都应该努力去理解并实践的一种境界。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