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拳友向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舍已从人’容易理解,但‘舍近求远’如何理解?”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简要介绍一下太极拳中关于“舍已从人”和“舍近求远”的概念。
在太极拳的学问研究中,“舍近求远”被认为是错误的观点,经常受到批评。然而,我个人的理解是,“舍近求远”实际上是“舍己从人”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在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将自己的身体状态与对手的动作相结合,这就是所谓的“走化单臂托手上”。这种技术要求我们在对方攻击时,利用对方力量来完成自己的动作,而不是简单地回击或防御。
例如,在执行野马分鬃攻腋下这一招时,我们需要使用一种特殊的手法,即采捩(即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来实现这两种不同的动作。这就是所谓的“走化”,而非简单地躲避或抵抗。同样,在玉女穿梭势中的摇化单臂托手上,我们也需要通过采捩来实现双方同时移动,而非停留于静止或机械式反应。
我的这些解释似乎给了我的朋友们一些启发,他们对于我的回答表示赞赏。我相信,无论是在任何武功技巧的学习和实践中,都必须坚持这样一种原则,即无论何时何地,只有不断地寻找新的方式去适应和超越,不断调整自己与对手之间关系上的平衡,这样的技巧才能够真正达到高水平。
2009年,我曾经就这个话题与浙江魏坤梁老师进行过一次讨论,并且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但我始终坚信,在太极拳修行中,要想通过主动应对而达到我顺人背,那么必须经过一个过程,即先放下个人意志,让身心完全随着对方而变化,然后再根据变化来制定反击计划。这样的过程可以称之为“舍己从人”。
王宗岳先生在他的《太极拳论》中强调过,“多悟舍近求远”,但他并没有明确指出这是怎样的一种态度,也没有说明什么时候应该采用这种态度。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因为他们不知道是否应该接受或者否认这种观点。而最终答案还是要依靠我们的实践去检验和印证。
最后,笔者想要表达的是,如果我们不愿意成为被打败的人,那么我们就必须准备好迎接挑战,用我们的智慧、体力以及经验去迎接每一次战斗。在这场战斗里,每一步都可能决定胜负,每一个瞬间都可能改变命运。如果你想要成为那样的武术家,你就必须像老虎一样,从未尝到甜头,就不要轻易触碰它,因为它会毫不犹豫地对你展开攻击。一旦踏入这条道路,你将不得不面临无数次挑战,每一次挑战都是为了更接近那个理想中的自己——那个既能让我顺天意,又能让天意随我转的人。
由于这个话题很敏感,所以最近几年我一直保持缄默,专注于与其他修习者共同探索真理。不过,由于朋友们的问题,这篇文章终于见光了。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那些正在追寻武术真谛的人找到一些指导,同时也希望那些已经掌握了一些技巧的人能够继续深入探索,让我们一起努力,将 武术推向新的高度。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
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