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弧形不离点人物学习太极拳24式每一式图解视频

《太极拳竞赛套路全书》提到,太极拳动作如同“等速运动”,由等距的点组成,形成虚线状。这种缓慢均匀的弧形运动,以点为序,但其目的不仅在于遵循这些点,还要确保每个动作都落实到这些点上。外观上,它们走的是线,但实际上是连续不断的点,从起始和落地点,以及沿途不断延续的定位点,顺逆往复、环环相扣,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

太极拳要求既不能多动,也不能少动,更不能随意移动。其实,就是要求把每一举势都落实到“点”上去,不多也不少,不脱离任意一个“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弧形形成既不会漏掉也不会顶撞,而是像满月一样舒展开放。在每一个举势中,如果不明了弧形中的每一点,那么一式一手就无法练习得纯粹。

同时,太极弧形还以“点”作为着力点,以此来表达一式一手的攻防含义。平常所说的“拳打无人似有人”,就是通过寻求空间中的某个特定的“点”来实现某种攻防思维。这意味着,在完成从量变到质变过程时,都必须以这些内在的、“不可见”的力量为基础进行,以求得动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从内在看,完成这段弧形运动最重要的是输送劲源和劲力的流转,这样可以表现出一种意境或神韵。在这个过程中,当意念作用下必然引发内气和内劲循行并汇聚成劲之所在——即那些敏感与经穴上的特殊位置,这些便成为太极弧形引导出的内部路径的一部分。

因此,在整个太极拳中,“节节贯穿”的意义就在于以这些内部路径(即各个特定的"points")为基准,将劲源和劲力传递开来,同时达到攻防与健身双重目的。

要练习出高水平,就需要将神态与身体结合起来,使之融合为一体。而两者的真正结合,即是外部空间中的"points"与内部循环中的"points"之间完美契合。这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威严。当任何一点,与这段箔形上的对应位置重合时,便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可以随时发挥出击,无敌于天下。但练习者想要取得效果,并使身体内外相互协调,就必须让这两个部分融合成一个整体——即两者的结合,即两者的一致。

在实际练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原则:通过追求两者之间完全融合,可以使整个姿势变得更加圆润、完整;而且能够促进生命活力(qi)的流通以及潜意识能量(internal power)的运行,使它们顺畅地流经经络穴位,对身体各处产生影响。在杨禹廷先生关于玉女穿梭左式右式套路详解中,我们看到,一旦开始了这个左式右式交替进行的情景,我们发现它并不仅仅是在空洞地机械地移动,而是在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有着精心设计的地图。一旦进入这个模式,每一次呼吸,每一次腿部旋转,每一次臂部摆动,都有一系列具体的地方被触及,这些地方包括涌泉、膻门、中冲、三阴交、关元等共计40余处。此类操作不仅展示了如何将自身核心能量有效分配给全身器官系统,而且也展现了如何利用自己的脚步向前推进,如同推进船只一般,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活力与健康。如果我们能正确理解并运用这一原则,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正在一步步接近那份卓越状态。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