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派太极拳的修炼分为“着熟、懂劲、神明”三大阶段,这是老祖先留下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学习武派太极拳必须遵循的规矩,就像文化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一样不可或缺。如同从学龄到大学,再到研究生,每个阶段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在“着熟”这一初级阶段,穆雅玲与周玉江师傅共同分享了他们对于这一阶段的理解:
一、是学拳之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这包括各种腿法和步伐,以及独立桩功等。每一个动作都可以单独练习,以提高技术水平。
学习时,要严格按照师傅所传授的教法和练习方法进行模仿,不可马虎。师傅的手段就是我们的模范,每一个招式、一脚都要像师傅那样,“先求形似”。通过不断地学习,一招一式逐渐接近完美,然后再向下学,直至108式全数掌握。
此时,在实践中,要不断检查自己是否符合武派太极拳要求,如“松肩、沉射、涵胸、拔背”,以及起承转合处处准确无误,不因怕出错而显得浮夸。待技艺达到一定程度后,再追求流水般自然,无需过多停顿或突然加速,全凭心意引导,使整套动作既精妙又不失自然。
二、是固化之期
在上述基础上,我们将用心相连转变为自然流转。但需要随时检查自己的招式风格和举手投足是否符合太极拳经典论述及师傅示范。一旦发现偏差,要立即找出错误并纠正,将其重新回到正确轨道。
同时,要明白各个招式及它们如何应用,并将这些应用于实际操作中,以有的放矢完成每一步动作,同时留意细节,用心融入其中,使形象外露且内含深意。
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它是形成个人特色的关键环节,不容忽视。
三、是锤炼之境
这最后一阶段我认为尤为重要,只有经过这个过程,才能由简单变复杂,从表面走向深层次,无论何人、何种拳法,如未经历此刻,便无法称得上真正入门。
在此期间,练习时首先假想对手,在演绎整个套路时,将举手投足的一击一势看作是在与对手搏斗。在这种状态下,没有“我”,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只有进攻与防守自如展开。不仅如此,即便外人看来似乎只是散打,也可能难以识别其所行的是哪种拳术,但此刻才算真正开始实战准备,这个阶段让人仿佛独自一人,却又身临其境;力量源源不断,无畏前行。
所谓“力气”,指的是战斗中发挥最强大的本能,让对方丧失战斗力乃至受到伤害。而所谓“无畏”,则更为重要。在古语中云:“遇敌无胆向前空白眼灵手便。”只有不畏惧,对方即使再强大,也会勇往直前,最终决胜千里之外。如果胆小惧敌,即使技艺再高也难以施展出来。
当然,上述只是一段修炼旅程,而要达成吴文翰先生提出的“治人而不伤人的境界”,还需借助先贤们理论指导,为进入更加奥妙莫测、“懂劲”、“神明”的世界迈进,但这初级训练必不可少,是检验是否真正在行走于武林之间的人试金石。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
2025-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