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16大门派之儒家拳犹如江河流水悠长而深邃

在明末的一段岁月里,四位儒士携手南下,怀揣着赶考的梦想,却因朝廷的昏庸无道而未能如愿以偿。他们便决定踏上一段修身养性的旅程,在名山古寺中习文演武,以补偿科举未果之憾。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接触到了源自唐代梨山老母8个女徒弟所传的内家拳,这门拳法包含了七种不同的拳式,即鸡、狗、鱼、儒等四种,以及牛和猴两种。这四种拳法不仅融合了上、中、下三盘的技巧,更寓意着天地人和五行(金鸡报晓象征天,狗顺地势象征地,儒士代表人,与鱼游阴阳象征和谐共处),展现了一种动静并重的哲学思想。

这些哲学思想包括老子的“无为而治”、“有无观”、“运动变化观”、“动静观”以及“虚实观”,将其深植于武学之路中,从而形成了一门独特且富含文化内涵的武术——儒家拳。

儒家拳以“无极生太极”的理念开端,无极代表的是静态,而太极则是动态。太极通过变换成为两仪,每一仪又分别指向心眼与身体。在这一过程中,又由两仪转化为四相,再由四相演变成八卦,每一个卦象都对应着身体各个部位与它们之间变化的情形。这场景中的每一次变化都是基于“运动变化”的原则进行,因此它不仅体现在单纯的打击力度上,还包含了整个身体与空间间错综复杂的情感流露。

在练习这门艺术时,最核心的是气力的控制,因为力量来源于根部,而步伐却是从身躯开始展开,上下联结,一起推进,同时脚步稳定如同鸡步,不断前行直至目标达成。这种移动方式既具有灵活性又保持了方向性,同时能够自由穿梭于八方,是一种完美结合速度与力量的手法。而当他们翻滚或旋转,就像是阴阳交替般自然流畅,如同鱼儿游弋在水波光滑面上的样子,不会产生过多阻力,也不会直接攻击对方,只是在缠绕时突然释放出强大的力量,或许也可以说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感表达。当他们借助对方力量落地,并迅速施展犬腿,那就是一种超越人类界限,让自己与宇宙同步运作,使得整个人格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状态,这一切仿佛发生得很顺其自然。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