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的一段岁月里,四位儒士携手南下,怀揣着赶考的梦想,却因朝廷的昏庸无道而未能如愿以偿。他们便选择了隐居于名山古寺之中,不断修习武艺,以期将内家拳中的精髓传承至后世。这些内家拳法源自唐代梨山老母所传的八个女徒弟,其中包含七种拳法——鸡、狗、鱼、儒等,这四种拳法集结了上、中、下盘之大智慧,其寓意体现为天(金鸡报晓)、地(顺地势以为地)、人(儒士以为上人)和和谐之美(鱼游阴阳以为和)。这些哲学思想与老子的“无为而治”、“有无观”、“运动变化观”、“动静观”及“虚实观”相融合,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武学系统——儒家拳。
儒家拳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理念著称,无极生太极,静动并进,是其核心理念。而练习者需通过不断的练习,将这份哲学精神转化为身体上的技巧,以气催力,力从根起,每一步都充满力量,上下一体,脚踩着灵动的鸡步,而这正是双腿弯曲,一膝向内,一膝向外夹住股肉提起肛门,使行走如同直线一般直达目的地,同时身形随意游走八方。翻转阴阳鱼身,更是非缠绕即击,即缠绕即击,如同水流般自由自然,而这一切又不失对手姿态之间不可预测性,让每一次攻击或防御都显得既自然又出乎意料。这就是天人合一,不强求却已然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