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的一段岁月里,四位儒士携手南下,怀揣着赶考的梦想,却因朝廷的昏庸无道而未能如愿以偿。他们便选择了隐居于名山古寺之中,不仅修习经典文籍,还深造内家拳术,这门拳法源自唐代梨山老母八女徒弟的传承,其中包括七种拳法——鸡、狗、鱼、儒等四种,每一式都蕴含天地人和五大元素的寓意(金鸡报晓象征天,顺地势象征地,儒士代表上人,鱼游阴阳体现和谐)。这些哲学思想,如老子的“无为而治”、“有无”、“运动变化”、“动静”以及“虚实观”,均融入武学之中,为其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武艺——儒家拳。
儒家拳以无极生太极,无极指静,而太极则是动态状态。太极随着变化演化成两仪,即心是眼;两仪又转变为四相,与人的四肢对应;接着通过八卦来描述这四肢间的变化,以八卦中的六十四卦来形容这一系列运动与变化。这种变化观念使得每一个打击都呈现出阵阵如潮般连贯不可分割的情景。在此基础上,以气力相催促,用力量从根部发挥效用,使步伐紧密贴合身体,全身运作协调一致,有所谓的鸡步技巧,即双腿弯曲,将膝盖向内收拢,同时夹住股肉提起臀部,使行走既稳定又直线前进。此外,还能够自由移动于八方,并进行翻滚般变换身形,从不停留也不碰撞,而是在缠绕中带有击打,在击打中融入缠绕,让对方难以捉摸。一旦借力落地,便会展开犬腿攻击,以达到天人合一自然流畅的手感。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3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3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
2025-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