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门拳:瑶人拳的传承与演变
逢门拳,源自瑶人拳,其起源不明。据说,这种拳法是基于当地居民身材矮小、居住环境险峻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古时,当地山民因房屋低矮,无专有厨房,生活中常需在室内火塘旁取暖烧饭,烟雾四溢,使得视线受阻。为了防止土匪入室抢劫,他们会蹲下方便观察,而这也成为他们学习武艺的一种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生活经验被融入了打猎技巧和战争中的杀手锏。在部落间的人与人的冲突中,这些技能逐渐成为了秘密传授。瑶人们并非刻意练功,而是通过日常劳作如舂米筛米来自然修炼体质和功夫。
徐氏家族世代以平乱为业,在明洪武年间,被派往贵州黎平镇压农民起义后,便扎根于此,并将家传战场武功融入了瑶人拳之中,将其命名为逢门拳。这一版本比原始的瑶人拳更具多样性,不仅保留了原始技术,还增加了吞吐沉浮、闪展腾挪等复杂动作,以及贴身夺位、封门拔根等独特招式。
逢门拳以圈手为基础,配以乱环诀可变化无穷;步法采用身带步,即圈步;器械则只有棍法,但同样没有套路,只有单操功架。这使得逢门拳不再是一种简单的打斗技巧,而是一种包含丰富理念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技击艺术。它强调实用性而非表演性,所以只杀敌,不求荣誉或赞赏。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4
2025-04-03
2025-04-03
202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