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向林耿玉清:在自然的氛围中探索太极推手的不顶、不丢古武入门修炼法
一、什么是“不顶”、“不丢”
所谓“不顶”,就是在推手时避免与对方正面硬碰,阻挡其前进;而“不丢”则是指不能主动放开与对方接触的点。换句话说,就是既不能阻止对方前进,也不能自行后退,要随着对方的力量变化而移动,同步运动。如果退得少了,就算是“顶”,退得多了就成了“丢”。正确掌握这一原则,还需注意区分“顶”和“掤”的差别。“掤”是内部膨胀或膨松,被推时也是保持自身掤劲状态下的后退,但这并不等同于硬挺。
二、为什么太极推手必须坚持“不顶”、“不丢”
首先,“不顶”、“不丢”体现了太极图内涵中的平衡与和谐。它反映出阴阳相生相克,互补而非对立的理念,同时也符合道家的思想,即以弱胜强,不争强好胜。在被动的情况下,我们要粘住对方寻找机会,当他们出现破绽时顺势而为,这便是无为而治的艺术。
其次,“不顶”、“不丢”体现了太极拳特点,即重视养生防身,而不是单纯追求力气大小。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练出以小力打大力的效果,使我们能够化解来敌,用柔软之身制服刚猛之形,这正是一种巧妙运用的力学原理。
再者,“不頂,” “not 丟" 符合力的基本规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力量三要素,在太極推手中巧妙地运用这些原则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的地球,让来劲沿着切线走,实现平衡并控制对方,从此变成一种随人而动,以弱制胜的情境。
三、怎样才能做到“not 顶,” “not 丟"
首先,要解决思想问题,因为思想决定行动。这包括弄清楚太極推手本质及其目的,以及舍己从人的精神态度。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培养自己顺应外力能力,而非固守自我保护本能。这要求付出艰苦努力,将注意力放在对方面上,以神凝体静的心态,不想动,不主动,不妄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练习到没有固定支点,对方发出的力量就难以有效发挥出来。
其次,在行拳和推手实践中逐步提高技术,并将这些技能融入日常生活,使它们成为第二天性。这涉及心意转化为身意,以及通过感受皮肤上的压迫感准确判断对方面部来的力量变化,从此能够预见并适应任何可能出现的情况,无论是逊进还是逊退,都能跟上并且紧密连接,每一次都能恰如其分地回应每一次挑战。
最后,要克服争胜心,不怕失去面子。当遇到无法化解的情况时,就要顺势跳出去,这是在练习不到的时候的一种技巧。但不可因害怕失面子或争斗,而坚持硬撑,最终只能落入错误之路远离真功夫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