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知,流传至今、为世人带来福祉的螳螂拳,其精妙之处在于祛病强身,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它的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其独特之处;外三合,则是肩与胯、肘与膝、手与足相结合,使得内外融为一体。
螳螂拳的基本桩法基于弓马步和后拖步,这些基础上建立了入门级别的三锤练习。其主要套路包括左右圈子、接手圈子、三铁叉手等多种动作,以及对练中的螳螂对三锤和磨盘手对三锤。
除了拳术,螳螂还涉及刀、大枪和棍这三个器械。在使用这些器械时,刀以劈撩抡扎为主,大枪则以勾扎崩搓为主,而棍则以五虎擒羊棍点扫劈撩带为主。技击要诀简洁明了,只需记住“勾挂锯锉”、“弹刨蹬跷”、“肘角顶横”。
此外,尽管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技术内容,但风格上都具有稳健紧凑且精巧的一致性。这一拳术最显著的特点是朴实无华,同时动作严密紧凑,每个动作都要求腰部作为发力的中心点,以达到节奏分明的手眼协调。
在应用时,要确保两肘不离肩膀,一直保持这样的姿势;出击时采用拧转钻缠丝法,让每一个打击都充满力量。此外,每个动作都需要一步到位,同时双手并用,一旦发起就迅速到达目标。而拳谚如“不招不架只一下”,表明即使未被招架,也能单独一次打败敌人;“疾上还加疾”,指的是即便速度快也不能停下脚步,还需加速攻击。
为了提高战斗效果,它们倡导气沉丹田,用舌尖顶住上腭,在站立时保持头部正直自然。通过正确掌握手眼身法步以及形态姿势,可以实现最佳效果。
这一武学追求实战化,不仅远距离使用拳脚近距离则运用肘部攻击,并且讲究快速突然的心理战术,用兵法上的智谋来制胜。在战斗中要有敢于迎难而上的信念,并将胆量、二力、三技全面展现出来,从而达到全神贯注、一心所向,如同行走一般自然地进行攻击。
在战略方面,它强调提前打击,以快攻抢占优势位置,并坚持稳准快狠的原则。这意味着,无论是在举起武器还是随后的回旋,都应尽可能地让对方无法反击或移动。一旦交锋,就要迅速逼迫对方无法再次出招,以静待敌人的行动,然后利用这一机遇取得胜利。如果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即便面临敌人,也能毫无准备地迅速反击并制服对方。
对于练习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理解攻防意识,只有当你训练时感觉自己像是在比赛一样,与他人交互,却又好像没有任何对手存在的时候,你才能真正掌握其中奥秘。而长期不断地研究学习,这样你会发现自己的技能日益增强,对于身体健康也有极大的好处。我希望这个民间奇葩武林可以永远流传下去,为中华文化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