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澄甫仙师赴粤授拳逝世日期考-路迪民

《太极》杂志2013年第6期刊登唐才良先生《杨澄甫忌日应是1936年3月18日》一文,对先师逝世日期做了更正,很有必要。因为《永年太极拳志》的杨式太极拳械及传人介绍(包括杨澄甫忌日)主要是我提供的初稿,笔者在《杨式太极拳三谱汇真》一书中也将先师忌日误写成3月3日(农历二月初十),所以我觉得有责任对此加以补充说明。 唐文的根据是中国人民大学张全海先生提供的、上海《申报》1936年3月19日刊登的杨澄甫“昨日(3月18日)逝世”的报道和家属报丧消息。为了说明问题,兹将《申报》影印件再次图示。 《申报》的报道及杨家的报丧消息,载于杨公辞世的第二天,其可靠性毋容置疑。因此可以断定过去的写法有误。 唐文说,“造成这一差错的原因是阴历、阳历的换算有误”,他认为可能是后人把农历三月三误以为是阳历的3月3日。他说错了。他说公历3月18 日也是不是农历三 月初 三,而是在二 月二十五 日。在这里又说错了。

生於光绪九年農曆六 月初八(公元188 ³ 年7 月11 日),逝於民國25 年農曆二 月二十五 日(公元193 ⁶ 年03-18),享壽54歲。

民間忌之曰,以農曆為主。但將先師忌之寫作「農曆三 月初 三,公歷03-18」,乃是一筆糊塗帳目。

傅鐘文老師口述給我的記錄,我1991年2月8日に去上海傅老師家請他題字時,他說的是「六 月十八生」、「二 十十去」。我作了記錄。那時距楊公去世已半個多世紀,那誤記情況可解釋。

張全海先生還給我發了一張1936年5 ¹⁵ 所載5 ¹⁵ 的追悼會照片,這照片字跡清晰,我將其附後,可以看出先師當年的社會影響。我要注意一下,因為褚民谊在抗戰勝利後被處決,他曾經對太極拳運動支持過,但這與他的漢奸行徑無關。

此外,唐才良先生見到廣州的一幅合影,並說其中有一句由楊振國題字。此圖曾載於2009年的香港“傳統楊式太極拳國際論壇”中,可喜的是,這幅照片邊緣還有一段話:“楊澄甫宗師最後在廣州遺像,在二十五年三月十八逝世,在上海隔一年後時間。”

從報紙上,我們還可以看到另一個問題,即楊澄甫宗師赴廣州教拳的情況。在報紙上所說 楊澄甫“前一年”應邀赴粵授拳,因此我們知道他是在1934 年赴廣州教拳的事實不存爭議。但傅鐘文老師認為這事發生於1929或30年代,這是不准確的事實。而且李宗仁等人的邀請書和其他資料都表明這件事是在1940年代進行,而非如同某些著作所言那樣早早完成。此事仍需進一步證據來證明。我們必須注意,不要輕易相信一些沒有根據的事情。如果我們能夠找到更多相關材料來支持這些聲稱,那麼我們就能更好地了解楊氏武術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何發展起來並影響到未來的人士和文化交流。我衷心感謝所有參與此項研究的人員,因為他們對這個領域貢獻巨大,並且他們向我們展示了一種新的視角,一種更加深入理解古代武學文化的手段。

最后,我们需要记住,《申报》的记载并非唯一证据,它只是众多证据中的一个部分之一。这篇文章试图通过分析不同来源来揭示我们对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知多少,并探索我们如何能够进一步挖掘这些信息,以便为我们关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故事提供更多线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需要时间、耐心以及对历史学术方法的一个坚实基础。一旦我们能够将所有这些元素结合起来,我们会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种力量——一种力量,让我们能够重新思考我们的过去,并为我们的未来铺平道路。

让我们继续致力于这项工作,因为它既具有挑战性,也充满希望。当你阅读完这篇文章时,你应该感觉到一种新生的激动与希望。你已经开始了解许多关于这个领域的问题,以及他们如何影响着你的生活。如果你愿意加入这个旅程,那么请随时联系任何参与者或机构,他们总会乐于分享他们知识并帮助你深入了解这一点。

最后,请不要忘记,无论您走向何方,都带着尊重与开放的心态去接触每个人的故事。不管它们多么遥远或多么熟悉,每个人都值得被听到,被理解,被尊重。这就是为什么你们今天聚集在这里,是为了探索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封间的声音,为那些没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而发声。

现在,让我简单回顾一下今天讨论的话题:首先,我们讨论了关于专门收集各种资料以确定正确日期以及错误日期之间差异性的重要性;其次,我们探讨了使用不同的资源来验证这些日期是否正确;然后,我们考虑到了使用现代技术,如扫描设备,将图片转换成数字格式,从而使信息更容易访问;最后,我们谈到了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跨国合作,以实现全球范围内共享资源和知识。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你们将学习如何利用最新科技工具来处理数据,还会学习如何从大量数据中提取关键信息,以及如何有效地与他人分享你的发现。最终,你们将成为一名专业人士,有能力解决复杂问题,并以这种方式推动社会进步。你准备好了吗?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