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理论奠基者是路易斯德雷民

《太极拳理论的基础》——揭秘“老三本”的真相

在中国武术界,太极拳被认为是中华武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然而,对于这一门古老而深奥的武术,有关其理论基础的讨论往往充满了模糊和误解。杨志英先生在《漫谈太极参理论的基础》一文中指出,时下关于太极拳的文章普遍缺乏实据,很多所谓的“古人云”实际上来源未明或故意回避。

为了纠正这种情况,杨志英先生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当代太极拳传人的许多文章未能提供出处,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老三本”持有偏见或固执。这表明,“老三本”不仅是迄今为止出现最早的太极拳谱,而且它对于理解和发展现代太極拳至关重要。

那么,“老三本”又是什么呢?据李亦畲手抄出的三个内容相同的大型版本称为“启轩本”, “郝和本”,以及自藏版,它们分别抄写于光绪六年(1880年)到光绪七年(1881年)。这些版本包含了许多珍贵的手抄版资料,其中包括李亦畲自己的笔记,以及他从其他流传下来的材料。

然而,在这段历史背景下,“老五本”的面世时间似乎比我们想象得更早一些。在1929年,由李福荫编排油印出版之前,这些材料并不公开。而直到1935年的《廉让堂太极拳谱》的出版,这些材料才首次被正式公开。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山右王宗岳太极拳论》等早期流传中的论著并非由武禹襄、李亦畲所作,而是一些流行于民初至1935年的作品。唐豪先生在他的著作《王宗岳 太極拳經研究》中,将这些早期作品统一归类,并根据不同的篇名进行了分类分析。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老三本”的面世时间远没有像人们想象那样简单,其背后涉及的是一系列复杂的人物关系、文化交流与文献传承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细致考察,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它们自身的情况,也能够推断出当时社会环境如何影响着这些知识传播。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地了解和掌握这门古典艺术,那么必须摒弃偏见与固执,用事实加以分析。此外,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更多关于这门艺术历史上的遗失之谜,以便更好地保护和弘扬我们的文化遗产。

标签: 武林资讯

豫ICP备2023009913号-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