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的闽越古都,有四位儒士携手前往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但因朝廷昏庸,他们未能如愿以偿。于是,这些志存高远的学者们决定辞去仕途,漫游名山大川,寻找武艺并修炼内功。他们最终发现了源自唐代梨山老母八位女徒弟传承下来的内家拳技,其中包括鸡、狗、鱼、儒四种拳法。这四种拳法不仅体现了天地人和谐的哲学理念,还融合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有无观”、“运动变化观”、“动静观”以及“虚实观”,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武学——儒家拳。
儒家拳深藏着无极生太极的精髓,无极代表的是静态,而太极则是动态。在这一体系中,太极转化为两仪,即心之眼;两仪又演变为四相,指的是身体各个部分;四相再转化为八卦,代表着身体力量的各种变化。这种变化观点使得每一个打击都显得格外自然而然,如同阵阵连环一般。这些技巧依赖于气力与内力的协调运用,每一招都从根部发力,以步骤引导身躯前行,上下联络,使得整个身躯成为一体。
在执行鸡步时,一双腿弯曲,膝盖紧贴腹部,将股骨提起肛门,同时保持平稳直线行走,可以自由穿梭八方。此外,还有翻转阴阳鱼身的技能,不仅不会束缚对方,也不会直接攻击,却能借势落地,以犬腿向天或向地进行攻击,从而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使一切看起来似乎很自然而然发生的事物都是由自己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