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末的一段时光里,四位儒士携手赴京赶考,但因朝政腐败,他们未能如愿以偿。于是,他们踏上了漫长的旅程,寻访名山古刹,以磨砺心性和武艺。在这过程中,他们学习到了源自唐代梨山老母八女徒弟传授的内家拳术,这门拳法包含了七种不同的技巧——鸡、狗、鱼、儒、猴、鹤和鸡,其中的鸡、狗、鱼和儒四种拳法尤为精妙。这些拳法不仅融合了上、中下三盘,更寓意着天地人和谐共存——金鸡报晓象征天,狗顺地势象征地,儒士代表上人,鱼游阴阳象征和平。
他们将老子的哲学思想,如“无为而治”,“有无观”,“运动变化观”,“动静观”以及“虚实观”,融入到武学之中,从而形成了一门独特的武术——儒家拳。这门拳术以无极生太极为基础,无极指的是静态,而太极则是动态。太极能够变换成两仪,即心眼与身体相通;两仪又可以演化成为四相,即四肢各司其职;而四相则转化为了八卦,上述八卦反映了身体各部分的变化。
通过这种变化观念,它们创造出了一个流畅连贯且富含深意的打法,其核心在于气催力,使力量从根部发挥,同时步伐自然流畅,上下一体协调进行。他们采用一种特殊步伐称作"鸡步":双腿弯曲并紧密拥抱膝盖,将股骨提起并收紧腹部,让行走变得直线前进,不留后顾之忧。此外,还能灵活翻转身形,就像阴阳鱼般自由自在地游弋,不缠绕也不会攻击,只是在缠绕时偶尔施展出击,或许会突然释放出一记劲猛犬腿,让整个人与自然环境达到完美统一状态,这一切都是如此自然而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