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年间,闽越古都有四位儒士结伴赴京赶考,因朝政腐败,科举未能成功,遂遍访名山大川习文修身,以期在武学中寻得自我实现。他们深研源于唐代梨山老母8个女徒弟所传的内家拳术,即七种拳法中的鸡、狗、鱼、儒四种精要之技。这四种拳法融合上、中、下盘之理,以天(金鸡报晓),地(顺地势以为地),人(儒士以为上人),和(鱼游阴阳以为和)为体,寓意着宇宙万物的和谐与统一。
此外,他们还将老子的“无为而治”、“有无观”、“运动变化观”、“动静观”以及“虚实观”的哲学思想融入武学之中,使其成为独特的武学体系——儒家拳。儒家拳以无极生太极,无极指静,而太极则代表动态,从太极变出两仪,再从两仪演化成四相,最终形成八卦,这八卦则是指身体各部位的变化与运转。这种变化观念使得打法如同阵列般井然有序,以气催力,力起于根源,上下一体,全凭步伐推进身躯,每一步均行直线,不留余地,同时又能灵活翻转,如同阴阳鱼一般自由穿梭,不仅不会被对方缠住,也能够自然击中,对手即便被缠绕,也难以逃脱。此外,还有一招称作“犬腿”,借助自身力量向天发起攻击,又不忘落脚于厚重的地面上做到自然而然之间的人与自然的一致。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
2025-01-14